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加剧,国产企业如何突围?

   2024-05-23 工业品商城19
核心提示:近期,我们陆续收到了来自欧姆龙和美国捷普电子两家重量级公司加大在我国自动化领域的投资动态,他们正在进一步优化在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的布局策略。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本土机器人制造商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显得越发严峻。目前,我国境内活跃着超过六十多家从事机器人制造业务的企业,然而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却

    近期,我们陆续收到了来自欧姆龙和美国捷普电子两家重量级公司加大在我国自动化领域的投资动态,他们正在进一步优化在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的布局策略。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本土机器人制造商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显得越发严峻。目前,我国境内活跃着超过六十多家从事机器人制造业务的企业,然而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却严重受到基础零部件以及核心部件制造短缺的制约。

    众所周知,未来的工业生产模式将逐步向高度自动化乃至高度智能化转变,人类将从直接的生产者转变为机器的管理者。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恰逢我国人口红利即将告罄之际,我国机器人产业应如何在众多国际知名厂商纷纷在我国设立工厂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发展方面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架构。在四大关键部件领域,我们尚无法实现全部国产化或者说未能达到良好的国产化效果。例如,许多伺服电机、驱动系统等高端精密部件仍需依赖进口。

    当前,据相关媒体报道,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以及工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口红利将于今年逐渐消失。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自动化生产趋势也日益明显,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新兴制造业大国而言。预计未来数年内,我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增长市场地位。然而,在我国本土企业尚无法满足转型升级需求的情况下,进口相关设备便成为了我国工业转型的唯一可行途径。

    近期欧姆龙和美国捷普电子两家公司相继加大在我国自动化领域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布局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使得我国本土机器人制造商的生存环境愈发严峻。

    目前,我国从事机器人制造业务的企业数量已超过六十多家,然而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却严重受到基础零部件以及核心部件制造短缺的制约。这导致我国本土企业在全国市场中所占份额仅为不到三成,其余七成市场则被四家海外龙头企业瓜分殆尽,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令人担忧。在自身实力不足且外部压力巨大的双重困境下,政府和企业应如何携手共进、强化自我、抵御外来挑战,这无疑需要进行周密详实的规划。

    我们倡导行业内部的兼并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尽管我国本土企业在市场份额上不及四家海外巨头的一半,但海外国家的机器人行业通常由不超过二十家企业构成。由此可见,我国机器人行业的整体结构过于庞大,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尚未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我国企业的产能水平大多集中在低端制造领域,在市场空间日渐狭窄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之间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的漩涡,这对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资源优化整合,无疑是提升研发能力、提高产能水平的有效途径。

    我们呼吁推动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器人产品标准。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国有机器人产品标准,现阶段主要采用海外四家巨头的产品标准。这无疑为海外企业在我国市场的大规模生产计划提供了便利条件,却忽视了国内企业的生存权益。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标准,不仅能够有效遏制海外企业的过度扩张,而且有助于增强国内企业对市场的信心,激励他们加大创新升级的力度。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