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坚强智能电网

   2024-05-08 工业品商城16
核心提示:纵观全球格局,能源资源已然成为各主权国家竞相争夺的关键所在,气候变化亦成为困扰全人类的全球性议题,而新能源以及环保产业正在逐渐崛起,逐步成为诸多国家间积极争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然而,尽管我国人均所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少这一现实情况不会有所更改,且非可再生资源的储备及可开采量日益减少的趋势同样无法扭

    纵观全球格局,能源资源已然成为各主权国家竞相争夺的关键所在,气候变化亦成为困扰全人类的全球性议题,而新能源以及环保产业正在逐渐崛起,逐步成为诸多国家间积极争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然而,尽管我国人均所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少这一现实情况不会有所更改,且非可再生资源的储备及可开采量日益减少的趋势同样无法扭转。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愈发显著,广大民众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攀升,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需要采取节约集约的方式来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加强全过程的节约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消耗强度,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无疑是对能源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的全新且明确的要求,对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所谓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其核心在于改变传统的以"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为主导的能源输送模式,构建起"输煤输电并重"的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状况与能源需求的分布呈现出逆向分布的态势,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北部,而能源消费的重心则位于东部和中南部地区。煤炭产地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较远,一次能源的分布与能源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匹配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能源资源就地转化为电力,然后通过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至于如何加强全过程的节约管理,其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能源输送的效率和效益,努力降低能源损耗,提供一种被称为"第五种能源"的"节能"服务。能源的节约需要从生产、运输、转换和使用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面考虑。煤炭的远距离运输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公路-铁路、铁路-水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中转节点众多,能耗比例较高。相比之下,特高压输电技术具备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等优势。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投入运营的特高压交流工程和特高压直流工程分别始于2009年和2010年,至今已经安全稳定运行近四年时间和两年半的时间。根据国家电监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可靠性表现优异,成功抵御了雷雨、雨雪、冰冻、雷击等恶劣自然条件以及各种运行方式的考验。与常规输电方式相比,特高压输电的损耗更低;与交通线路相比,特高压输电的土地利用率更高。特高压输电工程不仅能够高效地传输电能,同时还能提供一种被誉为"第五种能源"的"节能"服务。

     致力于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的深度变革,就是要着力开发更为洁净的能源形式,以及有效的传输和消耗清洁能源技术,从而构筑起一个更为经济、高效、稳定、环保的智能化电网体系。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市场,拥有着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能资源;同时,我国亦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同样具有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所述,至2015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突破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则有望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及西北地区,而这些地区通常经济相对落后,难以自行消化如此庞大规模的能源。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先进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将清洁能源从遥远的地方输送到数千公里以外,并实现其智能、高效的利用。

  只有在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才能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唯有在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方能攻克各种难题。为了确保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升能源供给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我们必须遵循党的十八大所描绘的宏伟蓝图和提出的崭新要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速推进特高压工程的建设步伐,逐步构建起生态电网科学发展的全新格局;同时,我们还应坚持倡导统筹协调、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煤炭运输与电力输送之间的互补作用,以实现各类运输体系效益的最大化,进而构筑起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最终实现能源、电力事业的科学发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