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否会取代制造业的劳动力?

   2024-05-08 工业品商城11
核心提示:在今年的七月份,广东省的一家名为澳美发的集用品制造并出口于一体的知名企业,成功地借助了由龙甲生产的一系列定制化机器人,使得原本繁琐的生产环节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尽管这些环节的操作方式相对较为简单,即仅仅包含对一根钢管进行精确的切割,接着弯曲成型后进行必要的焊接和喷漆处理,然而,这些步骤在过去往往需

    在今年的七月份,广东省的一家名为澳美发的集用品制造并出口于一体的知名企业,成功地借助了由龙甲生产的一系列定制化机器人,使得原本繁琐的生产环节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尽管这些环节的操作方式相对较为简单,即仅仅包含对一根钢管进行精确的切割,接着弯曲成型后进行必要的焊接和喷漆处理,然而,这些步骤在过去往往需要依赖工人手动完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误差。然而如今,投入高达六千万人民币的机器人,使得原本需要四百位工人花费一分钟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仅需四十位工人在短短的十秒钟之内便可轻松完成。得益于生产成本的显著降低,澳美发公司得以将每把椅子的出口价格下调了整整23%。

    正如澳美发公司所经历的变革一样,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车间里,那些依然坚守在生产线上的工人将会发现,他们即将面临与全新的工友——机器人——共同协作的挑战,甚至可能需要负责监管那些冷冰冰的机器人,它们既不会跳楼自杀,也不会有情感困扰,对于生活条件也没有任何特殊需求,唯一的使命便是专注于工作。

    根据经济学家们的分析,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退,这对于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众多加工制造企业而言,无疑意味着招工困难以及工人流动性增大已经成为它们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也在逐步改变过去工人工资偏低的现状。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每月平均收入达到了2049元,较之上一年度增加了359元,涨幅达到惊人的21.2%。

    随着工人工资的持续攀升,制造业原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无疑将再次受到挤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机器人的登场时机已然成熟。

    事实上,在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中,某些特定领域如汽车工业早已开始运用机器人进行生产,且成果显著。以汽车工厂为例,如今已有超过80%的工作流程实现了自动化,机械手臂在这里承担了汽车组装、焊接、拧紧螺丝等关键任务,而人类则更多地扮演着辅助角色。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考虑引入机器人技术。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10万台正在运行的机器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其中中国将成为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力量。2011年,中国的机器人销售量达到了2.26万台,同比大幅增长了51%,预计到2014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将有望超越全球其他国家,跃居世界首位。此外,2011年,中国每万名产业工人中拥有的机器人数量为21台,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55台,更无法与美国的135台和韩国的347台相提并论。

    龙甲这类专门从事机器人设计和生产的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最为著名的客户便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代工企。

    作为一家拥有超过百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富士康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在生产苹果产品的利润率被压制至仅为1.5%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庞大的人力成本及由此引发的管理费用,无疑是摆在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面前的一道难题。

    每天都会有大批新员工加入,同时也有大量老员工选择离职,因此,在富士康的工厂门口,招聘广告总是随处可见。随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数量日益减少,富士康不得不将其工厂从过去的沿海城市如深圳等地迁移至内陆城市如太原和郑州,以便让农民工能够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然而,招工不足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