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路线之争:大规模集中式与分散式风场的较量

   2024-05-06 工业品商城6
核心提示:近年来,风电业已迎来疾风骤雨般的蓬勃发展,众多规模庞大的风电站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悄然颠覆着全球风电产业的格局。然而,伴随着风电行业步入深度调整阶段,无论是技术层面抑或是商业模式方面,关于风电产业未来走向的分歧日益凸显,尤其集中体现在究竟应以集约化的“大风电”为主流,亦或践行更为灵活的分散式风

    近年来,风电业已迎来疾风骤雨般的蓬勃发展,众多规模庞大的风电站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悄然颠覆着全球风电产业的格局。然而,伴随着风电行业步入深度调整阶段,无论是技术层面抑或是商业模式方面,关于风电产业未来走向的分歧日益凸显,尤其集中体现在究竟应以集约化的“大风电”为主流,亦或践行更为灵活的分散式风场发展策略之上。

     "大风电"显著的特征在于大规模且高度集中的开发模式,以及超长距离、高压输电线路的应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陆续规划了包括蒙东、蒙西、甘肃、冀北在内的九大装机规模均在千万千瓦级别左右的大型风电基地。相较于欧美地区普遍采用的“大风场”概念——即装机容量仅为数十万千瓦的风电场,上述九大风电基地无疑堪称“巨无霸”。

    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曾明确表示:“国家规划的八大风电基地,其开发规模占据全国风电总开发规模的80%以上,输送距离大多在1000至3000公里之间。鉴于风电输出功率的波动性,唯有融入大电网体系方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他所提及的大电网,正是以1000kV交流为主导的特高压电网。

    然而,自风电装机总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以来,关于发展路径的争论便从未停歇过。与“大规模、高度集中开发,远距离、高电压输送”的理念背道而驰,许多业内人士主张我国风电产业应当选择“小规模、分布式,低电压、就地分散接入系统”的发展道路。

    近期,一篇名为《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的博文中指出,“大规模、高度集中开发,远距离、高电压输送”的发展模式在我国面临着诸多物理限制因素。我国电源结构以燃煤发电为主导,系统调峰能力本就捉襟见肘,随着风电大规模集中开发,电网调节难度愈发加大。

    作为有力的证据支持,9月中旬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联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及全球风能理事会在京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揭示,历经风电产业的快速崛起,去年我国风电“弃风”比例已突破12%,相当于损失了高达330万吨标准煤。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所谓的“大规模”风场装机容量达到千万千瓦级别,而欧美地区的“大规模”则通常为数十万千瓦级别的风电场;至于“远距离”输电,我国通常指的是几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的输电距离,而欧美地区的“远距离”输电距离则基本维持在一百公里左右。相形之下,国外关于弃风的报道却鲜为人知。

    有专家犀利地指出,电力体制改革步伐迟缓,至今仍在延续数十年如一日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无疑成为导致风电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国资委对电网企业利润的考核标准,以及风电配套电网建设所需投入的巨额资金,尤其是运行调度难度较大等因素,使得电网企业接纳风电并全额收购风电的积极性大受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大风电”与“大弃风”现象的同时存在。

    尽管关于发展路径的争论尚未尘埃落定,但分散式风电的生命力依然旺盛。暂且抛开国外风电开发始终坚持“分散式”为主导的事实不谈,在国内市场,以就地消纳、小规模化为主要特色的分散式风电同样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曙光。

    近日,由中广核斥资近6亿元打造的新疆首个分散式接入风电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装机工程,预计项目竣工后产生的电力、电量将主要在新疆电网内部消化吸收。据悉,该项目于今年3月份获国家能源局批准展开前期筹备工作,装机容量达69MW,共规划建设四座风电场,共计安装1500kW风力发电机组46台,分散布局于哈密市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四个区域内。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