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工作重心的六大转变及其重要性

   2024-04-19 工业品商城5
核心提示:在中国,“十二五”规划时期被誉为是中国工业实现由大变强转型的重要攻坚阶段,然而,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尤其是实体经济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以及不断增大的下行压力。面对这一复杂形势,国务院果断地出台了《关于加强技术改造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技术改造的指导原则、主要任务

    在中国,“十二五”规划时期被誉为是中国工业实现由大变强转型的重要攻坚阶段,然而,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尤其是实体经济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以及不断增大的下行压力。面对这一复杂形势,国务院果断地出台了《关于加强技术改造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技术改造的指导原则、主要任务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对于稳定投资规模、培育消费需求、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加速结构调整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技术改造,作为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且宝贵的经验。它的实质就是企业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工艺流程、设备器材以及新型材料,对现有的设施、工艺条件以及生产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从而淘汰落后的产能,实现企业的内涵式发展。这种投资行为不仅能够实现技术的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节能减排,还能保障安全生产,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

    经过三十余年的实践检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工业的发展变迁,使得技术改造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工业企业强调“挖潜、革新、改造”;到了九十年代,通过组织实施一系列重点技术改造专项工程,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对国内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提升,极大地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进入“十五”时期后,技术改造逐渐转向“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创立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工业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在“十一五”时期,技术改造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重于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0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技术改造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之一,在国家层面设立了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以此来带动社会投资,从而促使工业经济得以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从本次发布的《意见》来看,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改造工作的重心将由过去以设备更新的主导地位逐步转移至对生产全过程以及产品结构调整的总体改造;由单一企业的改造拓展至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改造;由单纯的生产制造环节的改造扩展至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的深入延展;由对分散布点企业的改造转变为促进工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由对企业个体的支持转变为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大力扶持;由仅仅使用、掌握技术转变为掌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等等。

    那么,技术改造的内涵为何会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结构存在不合理性、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不断加剧。

    在新世纪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于技术改造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与标准,然而当前实施中的技术改造思路仍旧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关键环节:首先,我们对于新时期技术改造的认知程度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目前有许多地区和部门对技术改造的理解尚显含糊不清,尤其是忽视了技术改造在推动我国工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加速结构调整以及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等长期性任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强化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尽管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各省市都纷纷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技术改造的指导性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但从国家层面来看,针对新形势下技术改造工作的宏观指导力度仍显不足,统筹规划尚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也有待提高,同时统计体系尚未健全,管理体系亦需进一步完善。第三,投资方向的有效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技术改造中存在着诸如“重视短期利益,忽略长远发展;偏向生产环节,忽视研发投入;关注整机设备,忽视基础设施;盲目跟随潮流,缺乏独特个性”等现象。最后,管理体制的进一步理顺也是当务之急。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临时设立的多部门共同管理、资金切块使用的管理体制,并未能完全满足技术改造工作常态化、长期化的需求,因此,中央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方式急需进行创新和完善。对于以上所述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