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展览盛会上,作为记者的我有幸与众多国内外知名自动化企业进行了短暂而富有成效的交谈。不论这些参展商的展位规模是宏伟壮观抑或是精巧细致,他们能够跻身于这场年度最为专业的顶级展会之中,恰恰彰显出他们无以伦比的实力以及全心投入塑造品牌形象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每一次聆听企业决策者们骄傲地向我详细阐述他们公司最新研发的产品所蕴含的尖端科技亮点,以及他们在系统集成、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方面卓越的实力展示,联想起那些纤毫毕现的功能强大的产品,还有那巧妙运用各种方案应用技术的睿智策略,总能让人不禁感叹:各家企业皆有独门绝技,有实力承办各种瓷器活。不论是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技术,还是伺服控制乃至变频驱动等方面,每一次我都会听到国内企业自豪地宣称他们的“国内首创”、“填补市场空白”等辉煌业绩,诚然,国内一些优秀企业在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或者中低端技术市场已经成功研发出极具技术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产品,甚至还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标准,无疑他们的实力雄厚,备受瞩目。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其中一家专注于PLC模块、CPU及软件开发的企业,该公司的产品已经具备替代西门子S7-200的能力,并且已经推出了可以替代S7-300的模块,预计未来不久还将推出全面取代S7-300的软硬件产品。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西门子S7-200、S7-300长期稳居中小型控制器领导地位的PLC世界里,竟然有人敢于挑战其一统天下的格局,这无疑将极大地降低广大用户的使用成本。这对我们广大用户而言,无疑是一项重大的福祉。在历经近二十年蓬勃发展的中国工业自动化产业中,在曾经被欧美、日系等国际品牌牢牢占据高达95%市场份额的中国自动化市场上,中国本土自动化企业是否有实力在短短二十年内实现超越呢?从这家鲜为人知的国内自动化企业的表现来看,我坚信地回答:“是的!”然而,为何中国的部分品牌如同二踢脚般,点燃之后便杳无音讯了呢?中国为何未能成功打造出享誉全球的工业百年品牌呢?笔者在此愿意分享一些个人观点。
请问您的事业是否涉及工业自动化领域呢?每个浸淫在这个领域的企业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当你真正视工业自动化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时,便会全情投入,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且心无旁骛。近年来,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诸如“武汉钢铁涉足养猪业、山西焦煤集团宣告进入生猪屠宰市场、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公开表示进军养猪业”等诸如此类的新闻报道。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行业纷纷涌入养猪业,无疑证明了当前养猪业的巨大利润空间。因此,许多人选择放弃原本从事的钢铁或煤炭行业,转而投身养猪业。在我国工业自动化制造领域,笔者亦曾耳闻一些在业内表现出色的品牌,由于受到房地产、高尔夫娱乐等热门产业的吸引,突然大幅削减了对其品牌产品研发及推广方面的投入。由此可见,曾经致力于打造优秀工业自动化品牌的初衷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追逐利益的行为,失去了对行业应有的责任感。当人们还将其视为榜样时,它却已经开始走向衰败。我们难以树立起坚定的行业标杆,品牌形象如同“二踢脚”的烟花,虽然短暂绚烂,但缺乏持久的动力。回顾那些成功的百年企业,它们无不是在行业面临危机之际依然坚守阵地,在金融泡沫泛滥之时仍坚守初心,最终成为了在浪潮退去之后依然屹立不倒的企业。
近期,施耐德成功完成了对利德华福的收购。据了解,原利德华福内部管理层及员工流动频繁,甚至有人感叹道:“昔日辉煌的利德华福已然荡然无存。”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高压变频器生产商,利德华福曾承载着业界对中国品牌崛起的期待,然而面对巨额收购的诱惑,它终究未能抵挡。实际上,业内还有不少企业如今专注于自我壮大,提升价值,期待通过高昂的溢价被海外知名品牌收购。这种策略无疑切断了本土企业成长壮大并树立国际品牌的道路,同时也是国外品牌维持竞争力,增强跨国公司实力的一种商业手段。然而,在企业收购成为行业普遍现象的当下,我国仍有部分企业坚持自主技术创新,例如北京和利时、浙江大学中控等,这些企业正是中国工业自动化品牌崛起的中流砥柱与希望所在。在此,笔者衷心期盼他们能够坚守初衷,勇攀高峰,将自身塑造为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字号以及国际品牌。
在我国缔造出具备百年历史的工业自动化品牌这一宏伟目标的道路上,应当如何前行呢?众所周知,企业的存续与繁荣更多地依赖于管理者对利益诉求的权衡和把握。当一家企业所处的环境缺乏制度保障,使得其无法在所属行业内专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只能疲于应对生存压力时,他们便难以坚守事业初心。然而,历经近二十载的工业自动化品牌建设历程,公众对国产品牌的认知逐渐趋向积极,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正逐步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工业自动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唯有紧随客户需求,持续推动技术研发及应用,我们才能在任何一个微小领域迅速崭露头角,取代国际品牌的垄断地位并非遥不可及。诚然,倘若我们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稍有迟滞,最终恐怕只能无奈地等待被高价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