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拓墣研究指出,中国大陆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作已经提交至工业和信息化部,处在最终的研讨阶段。这项重大规划不仅着眼于未来的总体布局,同时也将详细地针对物联网产业在各个具体应用领域的专项规划进行探讨,每一个专项规划都将对特定的应用领域提供全面深入的规划。值得注意的是,细分专项规划在中国大陆的“五年规划”中并不常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大陆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我们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顺序角度深入剖析商机,包括RFID、传感器、控制器、无线通讯模块等在内的“感知层”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设备投资规模大且增长速度迅猛,预计从2011年开始将迎来商业机遇的爆发期。而由运营商和通信设备等构成的“传输层”,其发展与传统通信行业有很大程度的重叠,主要的商业收益将来自通信行业本身的发展需求。至于“应用层”,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仍需要时间的孕育,我们预计在2015年之后将有更完善的应用服务逐渐推出。
对于感知层的表现,台湾制造商一直表现出色,加上中国大陆当前的技术基础相对较弱,短期内台湾的感测芯片制造商将享有明显的优势。至于应用部分,智能电网和智能医疗在中国大陆将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和投资方向。然而,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性,涵盖了多个层面,资源的集约发展困难,台湾制造商可以利用其差异化的案例作为切入点,整合解决方案并将其作为整体输出。比如,台湾目前正在大力推动的智能生活计划,所积累的物联网发展经验以及成熟的技术,如智能农业、智能医疗、智能电表等,这些都是台厂能够借此把握智慧生活物联网应用市场的宝贵机遇。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应用层的平台运算与SI,却是台湾制造商的弱项,无法在规模和经验方面与国外大厂相媲美。中国大陆市场潜力巨大,各地的发展状况差异显著,台湾制造商若想渗透到不同的市场,势必要根据各地区不同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方案。因此,选择在大城市开展两岸合作,作为试点核心,先达到一定的成效后再推广到周边城市,将会是台湾制造商可以采纳的策略。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创造智能生活环境的需求也必将对智能终端产生庞大的需求,这将为未来数年带来持续发展的商业机遇。值得一提的是,Notebook与Feature Phone的市场发展速度逐渐放缓与衰退,今年计算机龙头HP和手机龙头Nokia的盈利和市场份额都受到了影响,而Lenovo和Apple则迅速崛起,这预示着平板机和Smart Phone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过去,台湾在制造和代工方面具备相当的优势,面对新一轮的产业发展趋势,台湾制造商应该全力以赴在台湾建立智能终端的产业链,重点推动关键零组件、中小型面板、CPU和内存等的研发,并以此作为两岸合作的基础。目前,台湾制造商正处于ODM(OEM)和OBM交叉点上,除了持续与国际大厂如苹果等公司合作,扮演重要的供应链角色外,还应努力培养自家的品牌机种,如HTC、Acer、Asus等,提升国内厂商自主制定规格的能力,甚至可以考虑与中国大陆携手打造华人规格。
另一方面,台湾制造商在接下来开发智能终端时应该放弃以往以“硬件”为主导的思维模式,发展策略应转为以应用及服务为核心,加强对内容、应用程序(App)、操作系统(OS)及运营模式等软实力的研究,人才培养将成为发展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