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一场绿色革命。 在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有助于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能源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也将随之更新,从而快速推动我国产业升级转型。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发展总体思路规划,建设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9年至2010年,主要是研究和试点; 第二阶段是2011年至2015年,智能电网大规模实施; 第三阶段是2016年至2020年,智能电网将得到全面改进和提高。
在这个规划下,每个阶段实施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对设备的要求也不同。 根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智能交互电网发展战略报告》,如果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我国首先需要每年更新100万座变电站, 还需要将 3000 万个变电站改造为 5000 个。 用智能电表替代1万只普通电表。
事实上,在目前已启动的智能电网建设项目中,企业已经开始享受智能电网建设带来的投资效益。
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公布了第二批12个试点项目,包括“智能电网综合示范项目、智能电力小区/楼宇试点项目、多网融合试点项目”等。 项目更加注重提高电网技术和生产力水平。
中国智能电网的成功取决于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能否掌握。
没有规范的智能电网建设,一个产业的发展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没有标准相当于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子弹放入枪膛中。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系统、完整、开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 我国智能电网必须尽快实现国内国际多个标准的统一和协调。
此次发布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可以通过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有效规范未来智能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设备制造等领域和环节的实践。 推动智能电网及相关新兴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随着标准的标准化和统一,智能电网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制仍存在需要攻克的问题。
据国家电网公司介绍,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发展共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平台”等7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其不同的技术难点和研发方向。
目前,我国发电、输变电设备研发和制造水平位居世界先进水平。 随着特高压技术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装备技术已具备攻克智能电网技术的核心力量。
据了解,在常规能源方面,我国装备的研发制造基本上没有太多障碍。 我们只是需要提高本地化的整体水平。
风电机组关键设备的研发有很大不同。 目前,我国风电机组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基本处于跟踪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 没有统一的制造标准、认证标准和并网标准。 大多数风电场都处于不可预见、不可控的境地,因此在设备研究方面,需要做的是加强可控性研究。
在光伏发电方面,据了解,在大功率并网光伏逆变器领域,虽然国内外企业均已开发出满足大型光伏电站要求的并网光伏逆变器,但大多 目前还不能满足并网光伏逆变器的要求。 并网技术要求。
大功率光伏逆变器的研发投入较大,技术实力要求非常高。 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大多数逆变器制造商只关注当前的市场需求。 在电网接入相关技术研究方面,存在资金和技术力量投入不足,或者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有限等各种问题。 问题是,目前还没有一款综合考虑电网安全、稳定、高效、优质运行和自身性能的商用并网光伏逆变器产品。 这个领域急需突破。
虽然我国250MW以下抽水蓄能机组的监控、励磁、调速、保护及自动化系统国产化已达到一定水平,但抽水蓄能抽水发电联合经济运行控制、SFC技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他们的婴儿期; 250兆瓦及以上设备国产化在国内尚属空白,目前还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