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系统走向分布式、网络化,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成为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工厂生产管理系统与生产控制单元之间、控制器与各种生产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已成为工业企业的命脉。 工业通信技术已成为工业自动化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到工业无线通信,标准之争已成为国际各大公司竞争的战略手段。 在市场空间巨大的中国市场,国际主要工业通信标准纷纷到来并在中国扎根,中国自主工业通信标准也处于起步阶段。
SAC/TC124作为IEC/TC65的国内对口单位,多年来积极参与国家相关科研和国际标准化活动。 一方面,大量国际标准发生转化。 截至2009年底,IEC/TC65(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国际标准采用率达到74%,近期产品如PROFIBUS、MODBUS、CC-link、ETHERNET/IP等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被改造了。 十种工业通信技术和多项工业通信标准正在制定中。 这些工作的进展基本满足了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EPA和WIA-PA已在国际上推广。 目前,这两项主要标准已先后成为IEC国际标准,为我国自主技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截至2010年5月,仪器仪表及自动化行业现行标准1369项,其中自主制定标准934项,其余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目前,国际上存在多种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信标准。 如何选择合适的转换标准? 首先要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即这项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普及程度; 其次,要求相应的技术相应组织真正对技术开放,支持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为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创造条件,同时也应支持国内生产各类器件的企业开发总线产品。 同时,通信技术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测试的本地化也是重要因素。 这样,国际标准的使用与我国自主提出的中国国家标准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形成预测性、开放性、动态性的工业通信标准体系,使标准工作成果共享。 社会各方。
目前,PROFIBUS、MODBUS、CC-link、ETHERNET/IP等多项国际通信标准已纳入我国国家标准体系。 一方面,这促进了我国工业通信技术应用的发展,培育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也促进了我国基于这些标准的各类自动化产品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国内研发、生产应用企业。 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了我国自主技术的研究和相关产品的开发,促进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 主要从事工业控制网络研究。
我国的EPA、WIA-PA已先后成为IEC国际标准。 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用户和自动化技术开发商对自主技术的渴望以及国家政府积极推动自主技术研发的政策引导。 但这些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后,市场推广相对缓慢。 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品技术体系不够完善,用户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在产品选型上存在诸多障碍,限制了应用的发展。 。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相关产品的研发,形成更加全面、丰富的产品链。 为了带动更多的企业投资,一方面需要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本身的完善,包括软件系统的开发、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标准、评估标准、安全标准、安装要求和 建立相关测试平台等,只有拥有完整的技术和标准体系,才能规范和促进企业开发相应的产品。 但我国目前的自主技术标准诞生时间不长,一些关键技术仍需不断研究和完善; 另一方面,工业化的推进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受利益驱动。 只有让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独立标准。 因此,政府应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工业化促进政策,并有效实施监管。 另外,任何技术的成熟都离不开其应用,因此用户对独立标准产品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