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但高端制造如何取胜?

   2023-09-06 工业品商城49
核心提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有23台,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57台的40%。 有分析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核电每年将建设约6至8台机组,相应装机容量近800万千瓦。 按核电站单位成本15000元/千瓦、设备成本占工程总投资60%计算,每年核电设备投资高达720亿元。 事实上,在众多新能源中,核电并不是唯一前景广阔的能源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有23台,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57台的40%。 有分析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核电每年将建设约6至8台机组,相应装机容量近800万千瓦。 按核电站单位成本15000元/千瓦、设备成本占工程总投资60%计算,每年核电设备投资高达720亿元。

  事实上,在众多新能源中,核电并不是唯一前景广阔的能源。  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新能源产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 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发展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 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和运行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

  不过,王瑞祥并没有回避新能源行业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个产业就像一个重大技术进步,可以带动很多产业稳步前进,但现在我们还是要克服一些困难。核电比例太低,太阳能成本仍然在高位徘徊,  “而风电的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这些制约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试想一下,如果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解决,那么中国的电气工业无疑将上升几个层次。”

  至此,王瑞祥对三一重工的参观印象深刻:眼前的一套看似普通的显示器,却有着极其强大的功能。 通过它们,公司可以了解客户端任何产品的使用情况; 通过他们,客户可以将产品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总部; 通过他们,总部甚至不需要派工程师到现场就可以直接排除问题……

  这就是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变化。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工业流程中,就像给企业注入灵魂,想要发展高端制造业,就必须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王瑞祥说道。

    我国信息化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进程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随着中国各类工业园区的大力建设,大量国外制造企业进入中国,中国制造企业开始广泛引进国外工业和消费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 十年后,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开始逐步展开。  、财务软件和CAD成为当时流行的软件。

  1998年以来的十年间,大量外资进入,形成了今天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资、合资制造企业。 在此期间,电气、机床、汽车等行业的许多大型制造企业也进行了国际并购。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信息化的巨大需求。  ERP、PLM、CRM等制造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成为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遗憾的是,目前信息化仅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得到应用,大多数企业仍采用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

  “两化融合并不是简单地为企业提供一套设备或软件,它必须与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完善结合起来。有些企业虽然采用了信息化办公,但错误地收集和处理信息 所谓信息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无非是“假账高效计算”的一个笑话,如果不能适应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融合 信息化和信息化都将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期望。” 对于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王瑞祥直言不讳。

  高端产业和高端产业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在“做强、做大”之间,始终渗透到“专、精、尖”。 进入信息化要求生产效率的新时代。

  王瑞祥向记者强调,企业要抓住当前智能电网发展机遇,努力实现信息化与电气制造融合。

  “一方面,制造业想要实现两业融合,核心理念就是将数字化、信息化产品应用到供应链管理中,使发电、输变电、配电、电力 一方面,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化、传感器的大量应用,需要大量的设备来制造产品,电气生产能否适应 对此?毫无疑问,这将是又一个巅峰,谁能早点占据制造点,谁就有足够的话语权。 王瑞祥的建议非常发人深省。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