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发展规划》是《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子规划之一,主要包括关键设备现状分析、研发技术路线、发展内容和 目标等
在规划中,国家电网公司首先对关键设备现状进行了分析。 我国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智能电网设备建设条件。 例如,现有设备基本满足电网建设和发展的常规需求; 达到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比如,在电网二次控制方面,特别是特高压交流和特高压直流方面,我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而我国具备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但距离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首先,大部分关键设备不能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交互化的要求; 其次,智能装备技术标准不统一,互换性差,技术性能有待提高; 而且,一些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 例如,我国数字化变电站二次控制部分的核心设备开关还处于进口阶段。
从关键设备的研发来看,关键设备并不是泛指所有的输配电设备,而是指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交互化”技术特征,能够显着提高输配电能力的设备。 电网智能化水平。 目前,关键装备的研制进展可分为三类,即现有装备、在研装备和待研装备。
国家电网公司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思路。 针对现有关键装备,重点提高装备性能、拓展产品种类、提升产业能力、加大推广应用。
对于正在研制的设备,国家电网公司的工作思路是明确目标和重点,加快研制进度,加强示范应用,形成产能。 在研设备中需要突出的是变电站智能设备的研发。 现在电气行业很多变压器厂家、开关厂家、互感器厂家都在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开发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关键设备,特别是在开关方面。 还有变形金刚,现在正在开发中。 在研究的设备中提出明确的目标和重点,比如开关、变压器的智能化方面,主要是指明确工作重点,那些测试确实需要外部测试,如何区分50万个的重点 ——千瓦变压器和11万千瓦变压器、开关的重点在哪里,这是首先要明确的。 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拥有74座智能变电站,设备招标将于今年下半年基本完成。 这些设备特别是开关设备和互感设备必须满足智能化的要求,这就需要加强示范应用。
对于拟研制的装备,国家电网公司重点跟踪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突破,坚持自主创新,提高综合实力。
国家电网公司根据规划阶段,将关键设备发展划分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信息通信7个专业。 每个专业都包含多个技术领域,共有28个技术。 领域关键设备137项。 该规划详细阐述了国内外137项关键设备的发展水平、智能电网的未来需求、设备的技术标准和关键设备的技术要求。
从发电角度来看,可分为常规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大规模储能三类关键设备发展规划。 比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我们通常所说的风电产能过剩,实际上是风机产能过剩,但真正影响我国风电发展的关键设备仍然不达标,比如 风电功率预测以及风电与电网的连接。 储能的发展就更慢了,而储能将是下一阶段真正能够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产业。 目前,新能源发电监控系统已研制成功,50kW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已研制成功,风光储智能协调控制系统正在组织开发。
从电力传输的角度来看,研发计划可分为检测装置、检测系统、柔性交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四个领域。 专业已完成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关键设备样机研制,成功研制500kW故障限流器等FACTS装置,正在研制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从电力改造角度,关键设备发展规划分为过程级设备、站控级设备、辅助保障设备三个领域。 电力变电方面主要是智能变电站,分为变压器、互感器、开关等,在这一大类中,电子变压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已研发成功,电力变压器、开关柜正在进行智能化研究。
从配电的角度来看,有智能配电设备、配电自动化、分布式电源三个领域。 配电自动化和分布式电源接入是设备研发的重点。 光伏并网逆变器、微电网运行控制器等关键设备研制成功,电能智能监控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
从用电角度来看,本专业分为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服务、用户侧分布式供电、充放电设施、双向交互服务、智能计量设备六大领域。 中国智能电网很大一部分是电力消耗。 这里设计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涵盖了智能电表,在国外是比较先进的。 智慧用电包括很多,包括“三网融合”、电力安装到户等,还有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等。
通信信息分为骨干传输网络、配电通信网络、通信支撑网络三个区域。 包括光纤在内的信息通信必将支撑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