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飞机项目快速推进

   2023-06-19 工业品商城303
核心提示:中国公开表示要征服天空,让自己的飞机翱翔天际。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中国人民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这不仅是航空业的需要,也是中国人民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句话传递出的信息一字不漏:中国人不仅可以制造假玩具和廉价T恤,还可以进入高端工业领域——中国下了一个大

中国公开表示要征服天空,让自己的飞机翱翔天际。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中国人民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这不仅是航空业的需要,也是中国人民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句话传递出的信息一字不漏:中国人不仅可以制造假玩具和廉价T恤,还可以进入高端工业领域——中国下了一个大赌注。

所谓大飞机,一般是指总起飞重量在100吨以上的运输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以及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欧洲四国和俄罗斯有能力制造大飞机,占据国际市场的只有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

近20年来,中国的大飞机完全依赖国外进口,不仅耗资巨大,而且飞机零部件受到控制,有时还被迫接受一些附加条件。 中国国产大飞机的诞生,将降低中国航空业对波音和空客的依赖。

作为“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重头戏之一,国产大飞机项目自去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大飞机项目进展如何? 中国制造的大飞机何时才能飞上蓝天?

2007年,中国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  2008年5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揭牌,标志着中国“大飞机”研制工作的实质性启动。 国产大飞机首款机型正式命名为C919。

据了解,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 然而,初步设计方案的完成只是第一步。 国产大飞机在许多关键技术上仍面临突破,包括最关键的发动机技术、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等。

C919将搭载比波音737更先进的新一代发动机。但由于大型客机发动机研发难度大、周期长,2014年首飞的C919, 无法配备国产发动机,需要全球采购。 按照计划,国产大飞机C919将于2014年首飞,2016年交付航线。

2014年国产大飞机首飞时间非常紧迫,前期投入至关重要。 按照规划,中国大型民用飞机C919将于2016年投入运营,未来20年中国将制造2355架C919飞机。

据权威报告,到2020年,我国新增干线客机市场规模约1600架,总价值达1500亿美元至1800亿美元; 而到2050年,更新和新增的干线客机市场量将超过3000架,加上支线客机和民用运输机,总价值应达到3500亿美元。 到 4000 亿美元。

大飞机项目资金需求巨大,相关人才紧缺。 据了解,波音和空客在商用大飞机项目上都拥有超过5万至6万名员工。 新成立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员工人数不到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短期内将引进一大批技术人才。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庆伟表示:“我们要在规划、总体设计、总装制造、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适航审定等方面形成五项能力。要达到每年3万人,总体上需要增加 人员数量增加近10倍。”

据估计,一旦大飞机项目成为一个产业,一个飞机厂工人背后需要80个下游零部件领域的工人,这还不包括空乘、飞行员等间接就业机会。

波音飞机的部件来自全球 5,000 多家供应商。 中国大飞机的很多零部件也将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 作为国家战略,国产大飞机将优先采购国产零部件。 这将带动我国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测算,2020年至2030年,中国需要更新和新增大飞机2000多架,产值约2000亿美元。 除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为我国大飞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分析人士指出,航空业是一个明显带动和拉动其他产业的产业,因此对上海物资装备、控制等行业的产业增速将成倍增长。

据国际航空联合会统计,航空业每投入1美元,就会带动60多个行业的相关产出增加8美元。 大飞机研发制造必然带动新材料、新装备、电子、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步发展,在拉动产出的同时促进产业升级。

据了解,我国大飞机项目约50%的零部件制造需要对外招标,需要数千家配套供应商生产,涉及数十个相关行业,需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方力量参与。 中国商飞希望部分企业能够在大飞机生产区“落户”,发展相关配套产业。

据介绍,中国商飞公司将主要负责中国大飞机项目的整体研发和总装,其余工作份额将从全球供应商采购。 中国商飞将通过支付技术咨询费和共同拥有产权的方式与供应商合作。 合作。

据了解,中国大飞机项目提供的工作包主要包括两类; 第一类是“系统设备工作包”,包括飞控、航电、电源、照明、APU、动力装置、起落架、液压、机电一体化、空中管理、燃油、消防等系统和设备 保护; 第二类工作包为“机身结构工作包”,包括雷达罩、机头、前机身、中机身-中翼、中后机身、翼身整流罩等。

按照国际行业通常情况,如果制造一架波音787需要80亿到90亿美元,那么系统设备工作包就占了50%以上,也就是40亿到45亿美元。 其中,发动机系统占系统设备工作包成本的一半,约为20亿美元。

在这块蛋糕上,中国还不具备自主对设备进行标准化的能力。 这也意味着国外巨头对这50%的蛋糕虎视眈眈,也就是2050年近2000亿美元的市场。

中国大飞机项目诱人的市场前景,吸引了惠普、MTU集团、GE、霍尼韦尔宇航集团、穆格飞机集团、利勃海尔宇航等大型外资企业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布局。

去年6月1日,美国惠普追加投资1500万美元,将旗下控股合资公司成都艾尔泰克航空制造有限公司迁至成都高新区,并计划将产能翻一番。

2月8日,全球领先的德国发动机制造商MTU Aero Engines(以下简称“MTU”)宣布正式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MTU集团规划与战略高级副总裁Klaus Müller直言:“中国航空业将蓬勃发展,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月前,公司刚刚与中国大型客机发动机项目责任主体和总承包商中航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发动机。 未来。

作为国产大飞机“核心”部件的发动机,中国与任何国际伙伴的合作都备受关注。  2009年12月21日,在中法两国总理的关注下,中航商发与CFM国际签署谅解备忘录,拟在中国共同组装生产LEAP-XIC飞机发动机。

据了解,根据国际航空市场的惯例,航空公司在向飞机制造商下订单时,往往可以指定发动机品牌。 因此,国产大飞机选用的LEAP-XIC“机芯”只是其中之一。 未来,MTU参与开发的中国国产发动机也将是市场上的重要竞争者。

据悉,中航工业先后与全球四大飞机装备及零部件制造商达成深度合作协议,成立四家等额合资企业,共同竞标C919大飞机项目。

去年11月15日,中航工业与通用电气(GE)旗下航空集团签署了成立航电合资企业的框架协议。 通用电气和中航工业各持有该合资企业50%的股份。 预计2010年年中前成立,致力于为未来的民航项目提供航电产品和服务。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