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缓慢; 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低水平重复现象极为突出; 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大量进口对产业发展等有较大不利影响。
随着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已成为我国的战略需求。 建议2020年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加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共同基础研究; 2021年至2030年,以企业为主体,以共性技术研究为基础,开展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 开发具有不同性能指标和特点的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实现产业化; 到2030年,在量子计量标准与溯源、高端传感器与核心技术、高端制造精密测量仪器、生命医疗与食品卫生仪器研发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备批量生产高、中、低档大型精密分析仪器的能力。
从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看,在量子测量标准和溯源方面,我国在时频、长度、电等领域的量子标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启动基础相对薄弱的量子计量标准工作,力争到2020年在新建的量子计量标准中取得实用成果; 到2030年全面完成我国量子计量标准。
在高端传感器和核心技术方面,“十二五”期间要突破高精度、高灵敏度、高稳定、高可靠性、低功耗、 和低成本的高端传感器关键技术。 到2020年,重点突破传感器小型化、仿生智能传感器、无线通信和网络化信息感知系统等关键技术。 力争到2030年实现高端传感器产业化。
在高端制造业精密测量仪器方面,要在较短的5至10年时间里,系统研发适应现代制造业特点和应用要求的精密测量仪器和仪器,并取得突破 制约我国高端制造水平的制约因素。 一批精密测量核心技术和加工、制造、装配工艺实现了高端测量仪器仪表的国产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到2030年,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端制造业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创新体系。
在生命医疗和食品卫生仪器方面,“十二五”期间,健康指标监测、康复等技术取得突破,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更加完善。 到2020年,实现常规健康监测仪器的家庭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个性化和小型便携化,构建分布式小型社区健康监测网络平台。 食品添加剂和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器研制,食品中非成分异物筛查技术及仪器研制。 到2030年,实现医疗和食品信息网络化,建成区域和全国卫生网络; 实现医疗检测设备和食品卫生仪器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