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传感器市场产值超过400亿,其中运营商收入仅占1%。 显然,运营商的收入要达到数千亿元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有人认为万亿级物联网市场可能在50年内实现,但魏乐平认为,按照实际可以预测的5年上限,物联网不可能成为主导市场。 他还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他所看到的六种预测都没有得出物联网市场将达到数万亿美元的结论。
对于国内物联网市场是否已经惠及老百姓,工信部通信标准研究所所长刘多认为,目前国内物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处于起步阶段。 正处于企业信息化阶段。 我们今天说的物联网,其实只是在企业内部,甚至还没有走出行业。
此外,物联网产业这块“蛋糕”在做大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一是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普遍面临的问题,即研发投入大、盈利预期不确定。 规模传感公司融资困难。
此外,在技术、标准、应用行业、监管等方面也存在瓶颈。 刘铎表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涉及识别、计算、嵌入式智能、软件、纳米等各个方面,单靠通信行业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通信行业和社会各界 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对于标准问题,刘多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外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任何组织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国际标准化组织实际上对物联网的某一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国内也正在开展一些零散的相关研究。 因此,由于缺乏标准,应用和产业规模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无法快速形成规模,快速部署实现一些相关应用。
除了缺乏行业标准导致行业规模难以扩大外,产业链中的一些环节非常薄弱,这也是当前物联网行业存在的一大问题。 物联网产业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制造业包括传感器、嵌入式系统、芯片、通信、智能卡、纳米电子、RFID等领域,服务业包括通信服务、互联网和 一些工业应用。
“目前各个行业的基础都不一样,传感器网络、RFID和一些行业信息服务对于整个物联网行业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如果这些薄弱环节不解决,将会对整个物联网行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 柳朵解释道。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社会公共服务,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二是服务于不同行业,包括物流、智慧工业、智慧交通等。 农业。 另一个是为环境服务,包括土壤、天气和能源的管理。
“但现在只是局部的单点应用,而且还是垂直应用,也就是只是在企业信息化阶段。” 刘多表示,只有未来互联网加上Web,才能形成对世界有贡献的物联网。
对于如何真正感知中国,在中国发展物联网,刘多表示,首先,国家要发挥主导作用,出台总体战略规划; 政府提出标准,以及规范的统一。 只有代码统一才能全球统一,行业主管部门要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