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整个UPS行业而言,近几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的动荡,尤其是国外UPS企业之间的并购,导致整个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调整。
这一重大产业调整最早始于2006年,施耐德以61亿美元收购APC公司,成为同时拥有APC和美兰日兰UPS品牌的UPS行业巨头。在UPS市场,APC和美兰日兰本来就是两大强势厂商。直销出身的美兰日兰占据了大功率UPS市场的很大份额,APC的渠道优势也让其在中小功率UPS市场收获颇丰。UPS行业的另一巨头伊顿,收购热情更高。收购Powerware后,先后将Sander和MGE OPS收入囊中,形成了从小功率到中大功率较为完整的产品系列。至此,APC与美兰日兰的整合基本结束,重新整合后的APC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除了销售部分,伊顿三大品牌的整合已经基本完成,但销售的整合还需要一段时间。
国外行业巨头的整合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其他UPS供应商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一方面,这些企业可以利用UPS巨头忙于内部整合,无暇开拓新市场的优势,完善渠道建设,积极扩大市场份额,尤其是开拓新的行业和市场。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加大了技术研发力度,向原本属于国外UPS企业的高端市场扩张。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柯华、Costas、EasyJet、Champion在内的一批拥有强大技术实力和开发实力的中国UPS厂商,已经迅速成长为UPS行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虽然UPS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但格局已经基本稳定。国外UPS巨头,如APC、艾默生、伊顿等。,起步早,技术实力也比较强。他们已经成为UPS行业发展的领头羊,中国的UPS市场被他们占领。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以柯华、科士达等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国产UPS大军,其市场份额和对高端技术的掌握正在逼近国际知名品牌。
从UPS厂商的产品构成来看,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之前形成的国外厂商主导高端市场,国内厂商专注低端市场的格局逐渐模糊。一些以低端产品起家的厂商依靠自身的技术积累开始向高端主机市场挺进,而以高端主机产品进入市场的厂商也开始进入小型机市场,开始开拓分销渠道。这一趋势在一系列并购后逐渐明朗。例如,施耐德通过收购APC和伊顿收购MGE OPS和SANTE极大地丰富了其产品线。
UPS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市场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根据相关咨询机构的调查报告,近几年IT设备的UPS市场基本在30亿人民币左右。统计显示,2008年UPS在中国共销售155.3万台,同比增长8.9%,销售额达30.4亿元。
这比预期的要好得多。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尤其是严重依赖外贸的加工制造业。不过从去年UPS的销售情况来看,其影响并不是很大。虽然受经济形势影响,中小企业的UPS采购需求总量明显减少,但这些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行业并不是UPS消费的主力。银行、证券、电信、政府等行业仍然是UPS采购的主力军。去年工行、建行、中移动都有大额采购订单。
据了解,很多UP企业在2008年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因为奥运因素刺激了政府、电信、银行等行业的采购需求。例如,柯华首次突破5亿元的销售大关,销售收入增长了40%,科士达也取得了类似的销售业绩。对于2009年,许多企业也非常乐观。尤其是国家刺激内需的4万亿投资计划和3G牌照的发放,被UPS行业视为2009年重大利好消息。
众所周知,2008年是中国电信业的重组年。重组之后,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年初3G牌照的发放无疑加大了电信运营商的投入。在国内电信运营商的投资中,网络扩容和3G商用是重点,这种投资必然会带来大量新的电力需求。有业内人士估计,仅新建基站就可能带来15万套以上的电力需求。因此,借助电信重组带来的电力需求,中国UPS市场必将快速发展。目前,各UPS企业都非常重视通信行业的巨大市场,正在积极规划或已经实施市场抢占计划。
除了3G,国家刺激内需的4万亿计划也在刺激着UPS行业的神经。由于公路、铁路、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将是4万亿投资的重点,预计交通、电力、新能源将成为今年UPS市场的又一新增长点。这是因为国家对道路、交通枢纽、电力、新能源等配套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的大规模投入,必将带动UPS产品在这些行业的应用。此外,工业和信息技术融合给装备业和制造业带来的机遇也成为UPS电源市场增长的驱动力。
也许正是由于上述重要的好消息,许多UPS业内人士仍然预计今年UPS市场将保持增长,尽管全球金融危机。
以上分析主要是对UPS市场结构和需求的宏观层面。就UPS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而言,绿色环保将是今年UPS市场的主旋律。无论是UPS产品还是整体机房解决方案,强调节能,打“绿色”牌仍将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宣传手段。
事实上,强调绿色节能一直是近年来UPS产品推广的重点。特别是2007年以来,随着IT技术的普及,电能的消耗越来越成为数据中心的主要成本构成。此外,由于经济快速增长,许多地方出现了电力供应短缺,一些南方城市甚至不得不采取“切断电源”的战术来应对电力供应的短缺。同时,国际上呼吁关注数据中心的功耗。在此背景下,人们普遍开始关注节能环保,UPS供应商也有意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推广中突出这一特点。
就UPS产品和基于UPS产品的整体机房解决方案而言,节能主要体现在UPS产品的节能和整体绿色数据中心。具体到UPS产品,“绿色”主要体现在提高整机效率、减少对电网的干扰、占用空间少、节约成本、在增长的同时支持投资等方面。
当然,除了节能环保,UPS行业这些年也在不断研发其他技术,如模块化和网络化UPS、刀片式UPS等,尤其是模块化UPS的推出,极大地推动了UPS行业的整体升级。通过采用模块化UPS,企业可以根据当前电力负荷需求选择模块,当企业因发展需要扩展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添加所需模块。以前企业在建设数据中心的时候,需要预估未来的需求,然后一次到位。闲置投资导致浪费,但由于估算不准确,往往需要推重建。模块化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很多企业采用“N+1”甚至“1+1”冗余配置。如果采用传统的UPS配置,其投资成本会非常高。在模块化UPS中,配置这种冗余要容易得多,其成本节约是显而易见的。
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UPS企业都在研发模块化UPS,并推出相关产品。模块化已经成为UPS的发展趋势。比如大家熟知的APC的英飞凌解决方案,艾默生提出的弹性机房解决方案,都是基于这种技术。APC的英飞凌本质上是一个可扩展的机房解决方案,艾默生的“灵活性”是指针对不同的应用设计不同的产品。无论行业如何创新,客户需求如何变化,都可以通过模块化单元的组合,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