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种变频驱动技术的卓越,目前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新开发的地铁和轻轨列车几乎都采用交流变频驱动技术;用于交流传动系统的三点式逆变器已在德国和日本得到应用。1993年,德国轻轨电车上使用了成千上万台IGBT三点式逆变器。
根据有关资料,g to变频器驱动的装置比同容量的斩波DC驱动的装置效率高6 ~ 7%。如上所述,变频驱动技术在城市交通车辆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因此,国电子工业部在电子工业“九五”计划中将以变频传动装置为代表的节能技术列为发展重点之一。1996年,我国研制成功AC4000交流传动电机。目前地铁车辆在750VDC系统下每台牵引电机的功率约为90 ~ 160 kW。因此采用600 ~ 1000 A/1200 V的IBGT组成三点变频驱动系统,可以达到所需容量。中国的广州地铁车辆原本准备使用DC斩波调速车。为了跟上国际先进发展趋势,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最终确定了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驱动方案。
通读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直接提到自动化产业的地方不多。不过仔细想想,这个振兴计划的最终实现还是要靠自动化。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石化等行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升级。都需要自动化技术和产品的支持。尤其是与上述行业直接相关的传感器、变频器、DCS控制系统等自动化技术和产品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十年产业振兴规划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四点要求:依托高效清洁发电、UHV电力改造、煤炭和金属开采、天然气管道运输、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有针对性地实现关键产品的国产化。要结合钢铁、汽车、纺织等大行业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动化。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零部件、加工助剂、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工业增长方式。这四个要求的最终实现直接依赖于自动化技术和产品,这对自动化行业提出了最明确的要求。
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重大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包括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和电子制造装备。二是重要的机械和电子基础部件,包括先进的液压、气动、微电子和动力装置、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等。三是军民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从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振兴装备制造业等于振兴自动化产业。
2009年1月14日,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随后是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务院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和轻工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最后,随着有色金属和物流业振兴规划的通过,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全部完成,实施时间将从2009年延长至2011年。可以预见,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各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使企业发展壮大,将成为所有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黄群辉研究员在项目报告中表示,中国近期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从某个角度来看,都可以看作是特定产业部门现代化的战略规划。目前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是所有行业共有的。“比如,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就业人口基数大,产业技术来源过于依赖国外,R&D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先进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有待培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不高。这些问题应该是整个行业都要面对的。”因此,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与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战略部署是一致的。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商机。
未来中国发展的重点将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产业体系结构的合理化。同时,要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升级传统生产工艺,提高其生产技术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途径。目前,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价格大幅度下降,产品质量提高,应用和维护方便,工业企业采用各种合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新建工业生产装置和改造现有装置已成为一种趋势。
有专家指出,金融危机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为产业调整升级带来了机遇。应该说,中国自动化行业正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各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对其主营业务的投资,以扩大其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并且必须加强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的内部重组,以建立自己的核心业务集团。自动化企业应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机遇,以此次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为契机,加大市场资源的整合力度,投入集团外的资源,提高自身实力和影响力。
此外,由于危机的影响,国际合作正在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新技术和新高端产业的研发方面。通过国际合作,不仅将国家振兴计划落实到企业,而且企业也可以响应国家振兴计划。通过这些措施,整个行业都可以得到调整和升级。自动化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提升自身结构。
企业应该做好应对长期挑战的准备。有专家指出,目前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是纲领性的东西。政府必须尽快推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保障和完善产业发展,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同时,在执行方面,应加强部委、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确保执行到位。
也有人认为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是治标不治本。但是,至少可以看到国家对工业技术和创新的肯定,这意味着现代化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支撑。从二级市场来看,由于产业政策长期贯穿未来,尤其是细分行业较多的行业可能会有详细的政策跟进。同时,由于政策的长期有效性和对行业未来发展的调整,有利于优势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我国工业企业的现状来看,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在管理水平、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两年投资规划的实施中,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如何找到新的蓝海市场,提高自动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将成为很多企业需要思考和实施的问题。
此外,虽然振兴规划的背景是针对经济增速下行,但整个规划的目标是中长期产业规划和经济结构调整,因此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未必能有效统一。短期内政策的效果不会太快体现出来,但由于部分产业政策的侧重点不同,效果也有一个时滞。短期来看,公司业绩的改善可能只是局部的。因此,企业必须做好长期调整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