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的研究目标是坚持自主创新,掌握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通过自主、可靠、安全的处理器设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信息化为广大人民服务,走节约型信息化道路,通过设计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处理器,大幅降低我国信息化成本,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
微软最近的“黑屏”事件告诉我们,目前我们信息系统的控制权不在自己手里,对手可以随意控制我们的信息系统。我们的领土领空由解放军守卫,每一寸土地都有争夺;但是我们的信息空间是不设防的,别人可以开进去。我们的金融中心,军事指挥系统,各种武器装备用的CPU,大部分都是美国的。最近有一个龙芯的客户把龙芯工控系统卖给伊朗,价格比国内高好几倍。根据那个客户的回报,伊朗人跟他们谈判的时候,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系统的芯片不能是美国的,不能是亲美的。估计伊朗吸取了伊拉克的教训。因此,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是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竞争力,确保国家安全的根本途径。
因为缺乏自主CPU技术,中国的信息产业严重受制于人。例如,2007年,我国信息产业达到5.6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但外资企业占78%,全行业利润率仅为3.75%,低于全国平均6%的销售利润率。2007年全国工业利润增长率为36.7%,而电子工业仅为12.4%。国内有上万家企业生活在Wintel系统中。这些企业完全受制于国外垄断企业,他们卖一台电脑的利润还不够修一次的开销,甚至他们的利润主要来自国外垄断企业的返点;他们一方面痛恨国外垄断企业为追求暴利对他们的控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努力维护现行体制,甚至为此打压非Wintel企业,因为他们是现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政府也是如此。如果有一天Wintel系统突然崩溃,那么目前中国信息产业将有上千家企业倒闭,中国信息产业将会崩溃,甚至会出现GDP负增长。所以政府对支持自主创新犹豫不决,总是在各种政府招标采购中以各种理由为Wintel开脱,或者认为intel芯片既然在中国封装也是在中国生产的;或者认为外企在中国注册,所以也是内资企业。简而言之,他们又爱又恨地维持着现在的制度。这就是大国受制于一两家外企的危险,这就是建立自主可控信息产业的重要性。
所以龙芯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通用的CPU,而不是通用的ASIC芯片。通用CPU是信息产业的基础部件,是武器装备的核心器件。通用CPU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安全、计算机、工业控制、信息家电、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以说,通用CPU在信息产业中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就像钢铁在工业中起着支撑作用一样,与通用ASIC芯片有着本质的区别。龙芯的产业化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产业化,也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链的构建,而是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的构建。龙芯产业化成功,会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对我们的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将直接冲击英特尔、微软、IBM这样的国外大企业,打破美国的信息垄断和数字霸权。正因为如此,龙芯产业化门槛高,涉及面广,难度大。
建国30年来,我们的先辈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了自主可控、完整的工业体系。然而,在改革开放30年,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时候,我们却未能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我们可以为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行走而欢欣鼓舞。虽然落后美国40年,但我们不能容忍龙芯技术落后美国4年。在同样的情况下,有优先权相当于没有优先权。原因是在开放的情况下打破垄断比在封锁的情况下更难。
行业背后是技术平台。Wintel通过维护技术平台来控制整个工业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微软永远不可能采用开放文档格式标准,而会使用一切商业和政治手段来维护和控制其文档格式标准。这就是为什么英特尔小心翼翼地维护X86系统及其前端总线系统,维护庞大的律师团队,所以绝不会允许别人染指。要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必须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平台。包括建立和实施开放而非封闭的文档格式标准,制定基于开放软件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课程,建立和实施开放的数据库格式标准,等等。
自治的目的是为了可控。世界上没有纯粹的自主创新。在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平台时,要充分吸收国外已有的技术成果,尤其是开源社区的技术成果。坚持自主创新,在可控的前提下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我们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平台的必由之路。
既然建立一个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和技术平台这么难,连政府都犹豫不决,为什么龙芯人要承担如此压倒性的责任?这样的“小马”为什么要拉这个“大车”?按照我们现有的IC和软硬件设计能力,为什么不能找一些更轻松更赚钱的事情去做呢?答案是,既然历史责任落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必须承担,这是国家需求和科学院的定位决定的。
一方面,国家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建设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的时候。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像爬楼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农业填饱了肚子,工业社会延伸了我们手脚的能力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信息社会延伸了我们感官和大脑的能力来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生活。任何新的社会形态的形成都需要两个技术因素,一个是产生新能力的技术,另一个是传递新能力以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技术。工业通过蒸汽机和发动机产生新动能,通过电网和公路铁路网惠及千家万户;信息社会通过计算机产生新的计算能力,并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惠及千家万户。目前,用于信息社会建设的新能力技术和新能力传输技术都已具备,是时候普及和造福大众了。中国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很难想象,在信息化建设上受制于一两家外企,就像我们的祖先在工业化上不得不靠自己努力一样。因此,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要求我们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和信息技术平台。
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科技队伍,科学院的使命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大学做不到的,企业不想做的。既然做芯片设计,就要做出CPU这样的国家战略产品。如果我们试图做小芯片,比如编解码器或者MP3芯片,这些芯片主要是企业做的,和企业争饭碗,那就叫无所事事。虽然我们认为计算只是一匹“小马”,拉不动建立自主可控信息产业体系的“大车”,但在大众眼里,作为国家队的科学院做不到的事,别人也做不到。另外,龙芯发展了八年,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基础。如果我们不承担这个责任,别人就得从头再来,就算我们不走很多弯路,没有多年的积累,也达不到龙芯现在的局面。所以,作为科学院的人,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历史使命,哪怕是在沼泽里背起这个沉重的十字架,扛出沼泽。
当然,有了远大的目标,并不意味着要一步到位。要善于分解目标,从小事做起。可以找到对手的薄弱环节先站稳脚跟,建立几个“根据地”作为发展的基础;可以集中力量在某些点上进行突破,然后把点连成线,连成面,逐步实现体系的建立。
在过去的八年里,我们不断被问到同一个问题:国外大企业每年投入几十亿美元,几千个R&D团队,而我们只有一百个人,只有几千万的资金,如何跑赢国外大企业?经过八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总是在弱者不断战胜强者的过程中发展。总结一下,龙芯能打破垄断,最终成功的原因有几个。
第一,龙芯坚持以信息技术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最终能得到消费者的支持。外国垄断集团不断更新计算机产品的背后是对巨额利润的追求,这不符合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需要。为了盈利,他们不遗余力地误导消费者不断升级电脑产品,甚至阻碍电脑技术的发展。他们追求利润的本质决定了他们必然会被其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信息需求和历史潮流的队伍所取代。虽然看起来很强,但本质上是纸老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坚持“信息化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理念,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的经济之路,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大幅度降低信息化成本。只要我们坚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而不是追求暴利为行动指南,坚持走经济型而不是豪华型的信息道路,牢牢抓住后PC时代的发展机遇,抓住计算机主要矛盾从性价比向性能功耗比转变的机遇,我们就一定能后来居上,赢得竞争。
第二,龙芯坚持适用的技术路线,即以性使用,降低成本功耗,方便用户使用而不是强迫用户升级使用为重要的技术目标,最终会得到消费者的支持。IBM把电脑放到桌面上,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电脑的普及。现在这种台式电脑型号已经流行了二三十年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变化,这种模式的弊端不断显露出来。比如个人电脑(PC),顾名思义,强调个性,不利于协同办公。为了维持他们的巨额利润,外国垄断集团当然会尽力维持目前的电脑使用模式。当引入一些新的使用模式(比如网络电脑NC)时,他们就用各种手段打压新事物。但是历史总是在先进代替落后中发展。目前终端越来越多,办公PC、家用PC、笔记本、手机、机顶盒、IPTV等。,但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关联。功能重复造成严重浪费,方便的同时,维护数据一致性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每台电脑为了追求不必要的性能都要消耗大量的电量,几乎都要安装微软操作系统。经过不断升级,装的东西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操作越来越慢,操作越来越复杂,但大多数人只用几个功能;无法合理利用通信资源(有线、WiFi、蓝牙、3G等。)等等。未来的新终端应该是普适计算终端。首先,它应该以“人与场景”为核心,拥有和谐自然的人机交互手段,能够感知包括计算、通信、应用软件、外设等在内的各种资源。,能够无缝合理地分配适合用户的资源,主动提供合适的服务,拥有强大的后端支持,采用开放平台,吸引各种应用,性价比优势巨大等。这种普适计算终端应该以适用性而不是高利润为目标,应该取代目前主流的台式电脑,而不仅仅是作为台式电脑的补充。国际垄断集团希望在保持目前主流台式机和服务器电脑所用CPU高利润的前提下,开拓新的市场推广普适计算终端。相反,我们将用新的无处不在的计算终端取代主流台式电脑,并大大降低服务器的CPU成本。
第三,龙芯坚持自主创新,必然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过去的八年里,龙芯在政府资助下主要从事R&D、应用和推广。世界上没有一家风险投资有耐心支持龙芯的发展,也没有一家风险投资支持通用CPU这样一个成熟的产业。正是因为龙芯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坚持服务国家安全,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才能得到国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前几年由于国家科研项目的衔接,龙芯没有得到足够的科研经费,科学院和计算技术研究所也坚持不懈地支持龙芯的可持续发展。最近国家在市场和应用上大大加强了对龙芯的支持。背靠中科院这个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龙芯能够长期坚持形成积累和突破的重要原因。最近微软的“黑屏”事件,以及放弃对Windows XP的维护,更加坚定了相关部门对国产软硬件支持的信心。有关部门已经在认真考虑是不是该和微软说“拜拜”了。可以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能打破Wintel的垄断,那一定是中国;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可以打破Wintel的垄断,那一定是人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