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芯片行业在2007年经历了一波整合,包括博通收购GlobalLocate、恩智浦收购GloNav、Atheros收购u-Nav等。芯片厂商通过并购拓展GPS业务,与原有通信技术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无线解决方案,凭借价格和集成度优势在市场上取得了可观的收益。相比之下,SiRF的客户集中在PND。除了疲软的PND市场的强烈冲击,现有市场甚至被博通、意法半导体等公司抢夺。在其他市场,随着其他无线技术的整合,公司逐渐失去优势。
2009年2月,蓝牙大厂CSR宣布与SiRF达成有条件协议,同意将SiRF并入CSR。最后一家独立的GPS芯片厂商也与无线芯片厂商合并,反映出GPS芯片的市场随着应用逐渐扩大,竞争日趋激烈。制造商为了生存,通过合并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
随着GPS在PND以外的终端上的应用,以及与具有通信能力的设备相结合,2009年GPS芯片的发展趋势将是与其他无线技术相结合,专注于移动通信市场,胜算很大。另一方面,随着应用范围扩展到不同平台,为了满足不同平台的硬件需求,解决方案多元化的GPS芯片厂商如果能够降低成本,着力培育小众市场,将会有发展潜力。
但即便如此,“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为此,绝大多数有线公司并没有白白等待,而是逆势突围。比如,一些有线电视公司“争现金”,忙着囤积资金;一些有线电视公司“拼策略”,大量投资市场;有的有线电视公司“减员减店”;一些有线电视公司将产品线下移,以缓解销售高端有线电视产品的尴尬;有的有线公司丰富拓展业务,让自己多条腿走路;一些有线电视公司终于将喊了多年的“练内功”口号落到了实处...
其实市场好,大家生活好,可能没感觉到练内功的重要性。但是,当金融危机让整个有线电视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就会迫使有线电视公司清醒过来,加速提升“软实力”。
“软实力”是区分企业规模、判断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也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有线行业进入冬天,考验的是谁的“软实力”更强。包括服务提升、产品创新、管理升级在内的一系列企业自建行为,可能会让这些电缆企业在寒冬中过上“暖冬”,成为电缆行业调整过程中的最后赢家。
因为即使在经济危机中,市场本身的需求依然存在。好的有线公司如果能在产品和服务上有所创新,在有线市场不好的时候,会赢得更多的客户。
众所周知,企业倒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倒闭的电缆企业大多是资金链不健全、管理体制陈旧、管理理念落后、没有自主创新、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某种程度上,这种倒闭现象的发生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某种程度上,倒闭的企业为了给市场腾出足够的空间,倒闭也是有好处的。最近国家出台了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调整企业增值税和出口退税率等政策,就是为了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负担,让企业顺利度过金融危机。
当然,有了经济增长点,我们也只能看到希望,但要想参与其中,共同成长,还是需要一个厂商去苦练内功,增加自己线缆产品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企业在完善产品线的同时,要调整销售思路,在销售线缆产品的同时,强加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和研发,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服务,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
然而,虽然提升企业“软实力”已经成为共识,但业内人士表示,电缆企业在这方面仍然存在软肋:几乎所有的电缆企业历史都很短,基本都在50年左右;况且线缆行业规模企业也不多。这说明,受限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的“软肋”,一些有线公司在提升“软实力”方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乐观。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一次,线缆企业抗寒冬,品牌线缆企业在提升“软实力”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升,这也是线缆行业走出“寒冬”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