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一直是胡成中关注的焦点。据记者了解,他担任政协委员以来,提交了一系列提案,都得到了高度评价。这一次,他把对经济的关注引向制造业的振兴与发展,紧紧围绕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和“保增长”这一热点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关于优化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建议》,列举了许多促进企业做强做大的措施,以实现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
在当前融危机的背景下,胡成中对市场形势空前关注。“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电气行业发展的基本面也是好的。”虽然他的影响力还远未见底,但他的观点依然乐观。
胡成中认为,为了在金融危机中站稳脚跟,中国必须尽一切可能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借助政策振兴装备制造业将对中国经济复苏起到重要作用。
事实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据他统计,“2008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153家,中国企业只有35家,制造业企业只有10多家。”他的研究成果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控制着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零售、终端等关键环节。,创造90%的价值。而中国制造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创造的价值不高,产业结构非常脆弱。”
经过仔细调研,胡成中了解到,目前大型工程关键部位的国产产品并不多,但大部分都是跨国公司的产品。胡成中认为,“原因不是中国企业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而是没有进行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研发。”
据此,他郑重建议政府部门在重大项目建设前,公布需求目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引导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新产品研发,满足市场需求。“要建立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与装备制造业更加紧密的对接机制。”胡成中提出,“适时向中国企业公布竞标方案,让中国更多企业有机会参与市场竞争。”
“进一步创新R&D体制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对推动制造业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2008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6000多件,超过英国,居世界第六位。同时,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率仅为10%。他告诉记者,“大量专利成果闲置的根本原因是R&D、生产和市场脱节,R&D成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认为,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验收、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应吸纳更多的企业专家加入评估队伍,加强研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他说,“要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R&D起点引进终端用户,用企业机制运作R&D项目。”
作为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胡成中对市场有着深刻的洞察力。据他分析,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出口订单和工业产值明显减少,严重后果将进一步显现。“蝴蝶效应”不可避免,“经济寒冬来临”。
他认为,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他说“危机”就是“危险”加上“机遇”。如果你克服了危险,机会就会到来。
谈及未来形势,他分析说,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是死路一条,逼着我们走内需发展的道路,这将倒逼内需主导的新经济结构。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他建议:鼓励企业和产业集群延伸产业价值链,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联合重组,优先支持一批支持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
采访快结束时,胡成中想要更多。“如果我们能化危机为机遇,中国就能充分利用难得的机遇实现强国梦。中国企业有可能也有责任在这一历史性机遇中有所作为。”他坚信,金融危机是国内企业重新洗牌的机会。如果他们坚持住,他们将向前迈出一大步。抓住机会,你就会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