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沿海大省,振兴船舶工业是我省多年来的愿望。早在2007年,《河北省船舶工业发展规划》就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山海关船厂百万吨级造船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振兴规划的出台,意味着我省船舶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规划》强调,要从稳定造船订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等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支持措施,加快船舶工业调整振兴。山船业一位负责人认为,新政将在多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造船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此外,金融危机引发的造船业调整将推动行业洗牌,有利于大公司、有实力的企业新发展。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企业提高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和建设成本。只有牢牢抓住这些机遇,才能在下一轮大发展中迎头赶上。
山川重工的大门口挂着两个牌子,一个是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一个是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虽然两个牌子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是质的不同。从“修船”到“造船”,不仅是山川重工这个老牌国企发展的转折,也意味着我省已经把造船作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内容。这在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依托山海关船厂发展造船基地,建设30万吨级船坞,形成年产100万吨的造船能力。同时,将发展一批船舶工业配套企业,如船用钢材加工中心……”在我省,造船业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振兴规划强调,船舶工业是为水运、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化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据悉,建造一艘3万吨级的船舶,从船舶主机到甲板机械、舱室配置,平均需要五六百名工人,涉及钢铁、有色、机械、电子、化工、轻工、建材、仪器等50多个行业。,需要500多家企业来支持。山海关百万吨级造船基地建成后,将可提供四五千个就业岗位,每年消耗钢材25万多吨,动力气3.7万吨,用于钢材成本、人工成本、动力成本、运输成本总计数百亿。
从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来看,我省发展船舶工业优势明显。我省地处环渤海核心区,秦皇岛、唐山、黄骅港船舶配套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同时,作为钢铁和机械制造大省,我省也有很好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山东、辽宁等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我省船舶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省船舶工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徐振川说,我省造船企业只有不到50家,绝大多数是普通的造船修船企业和渔船修船企业。这些造船企业普遍规模小,生产水平低。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原会长王荣生指出,河北省造船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造船模式单一,品种不全。目前河北造船企业生产的钢船主要是散货船,玻璃钢船主要是冲锋舟和小型救生艇,渔船主要是海上作业用的木船。这些船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润低。振兴规划明确,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高新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关键配套装备研发。我省应抓住这一有利的政策机遇,加紧研发化工船、LNG船、大型游艇、豪华游艇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润大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