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开放的市场将为RFID带来巨大的机遇,市场将逐渐从培育期过渡到成长期。据预测,2009年全球RFID市场将飙升至100亿美元。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标准的不断完善,RFID产业链将从硬件制造技术、中间件到系统集成应用升级发展,产品将更加成熟、廉价和多样,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在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推动下,RFID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①政策支持。国家颁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阐述了发展RFID产业的重要性,指出推动RFID技术的发展可以提升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科技部发布了《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国家也设立了支持RFID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为RFID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近年来,我国RFID技术的研发和产品设计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并在多个行业得到了应用。
②市场潜力大。RFID技术应用广泛,从物流管理到资产追踪、防伪识别、公共安全管理、车辆管理到人员管理,都充满了巨大的商机。目前,RFID技术已经应用于国内交通管理、物流、食品安全、重要资产跟踪、防伪等领域。
但目前我国RFID产业发展还不成熟:一是起步晚,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够均衡,成本高,市场成熟度低。个人认为RFID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曲折的,发展速度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快。中国RFID产业要想快速度过培育期,必须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导、重点选择、行业突破等方式协调解决,形成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产业化;同时,企业应加大R&D投资,加强品牌推广,参与国际竞争。
RFID技术已经应用于社会的许多领域,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企业效益和加强公共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RFID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产业化问题。RFID技术在中国普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产业化的导向和标准的确定对推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标准化才能商业化和产业化。如果中国的RFID技术不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那么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将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关注这一问题,争取尽快确定我国的RFID行业标准。我认为只要标准不确定,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影响各种产品和系统的通用性,阻碍开放系统应用的发展。随着国外产品的不断引进和应用系统的逐步普及,标准问题将日益突出,势必影响国内企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危及国家安全和民族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