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勤俭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粗放没有根本改变,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大国地位不太相称,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三高一低”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工业增长没有真正转化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增强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工业整体水平,推进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治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作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1991年至2007年的16年间增长了326倍,年均增长43.62%。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991年仅为22.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1%。到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598.7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4.9%。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连续多年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形成了“四个90%以上”的格局:即90%以上的R&D机构设立在企业中;R&D人员90%以上集中在企业;R&D资金90%以上来自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来自企业。2007年专利申请量为35808件,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二。其中,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2480件,占全国的45.9%,连续四年居中国首位。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物流产业、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协调主导产业。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区位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拥有首先依靠改革开放形成的体制机制优势。多年来,深圳已发展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涌现出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企业集团,以及康佳、创维等知名品牌和企业。他们拥有大量的自主品牌,造就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机制的企业家和技术专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深圳完全有条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从改革开放排头兵向自主创新排头兵的跨越。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试验田。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大力支持深圳和深圳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不仅是深圳的历史机遇,也有利于全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圳的创新实践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帮助优势企业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壮大实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高新技术融入制造业,有利于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有利于我国保持经济增长的低成本优势的产品和设备。
深圳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试验田,必将在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由大变强中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他表示,工信部将支持深圳发展通信、数字之星、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重大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支持深圳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国家重大专项带动相关技术领域攻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实际发展能力;支持在深圳建立国家实验室,推动创新公共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支持深圳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实现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支持深圳企业开展公共技术常规研发和攻关,积极参与传统产业改造,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