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完成乘用车SiC模块产品量产

   2022-05-19 工业品商城95
核心提示:日前博世宣布开始大规模量产由SiC这一创新材料制成的功率半导体,并将持续扩大产能,旨在将产出提高至上亿颗的水平。此前博世已经开始扩建罗伊特林根工厂的无尘车间,同时着手研发功率密度更高的第二代SiC芯片,预计将于2022年投入大规模量产。东芝、罗姆半导体、富士电机等日本厂商也在积极增产车用SiC功率半导体。其中东
         日前博世宣布开始大规模量产由SiC这一创新材料制成的功率半导体,并将持续扩大产能,旨在将产出提高至上亿颗的水平。此前博世已经开始扩建罗伊特林根工厂的无尘车间,同时着手研发功率密度更高的第二代SiC芯片,预计将于2022年投入大规模量产。
         东芝、罗姆半导体、富士电机等日本厂商也在积极增产车用SiC功率半导体。其中东芝被曝计划在2023年将旗下姬路半导体工厂的SiC功率半导体产量扩增至2020年度的3倍,并于2025年进一步扩增至10倍。
        罗姆半导体则计划投资500亿日元,在2025年之前将SiC功率半导体产能提高至现行的5倍以上。为更好地聚焦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10月下旬罗姆与正海集团共同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海姆希科,以专注于SiC功率模块的设计和制造。
        据了解,海姆希科的SiC功率模块计划于2022年开始在日本罗姆工厂进行小批量生产,2023年在闵行区工厂内进行大批量生产。其第一代产品主要面向电动车逆变器领域,根据客户车型及应用场景不同,逆变器效率将提升3%至6%左右。
       而在国内,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一批企业密集布局。据此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我国新能源新车销量将占总销量20%的目标,也即是600万辆(按年销3000万辆计算)左右。然而按照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显然好于预期。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就表示,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就将超过20%,达到500万辆的规模,2025年进一步增长至700万-1000万辆。
        这意味着中国有望成为SiC需求最大市场。据相关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领域的SiC市场规模将达到17.78亿美元,约占SiC总市场规模的七成左右。而中国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有望贡献近半数的市场。
         因此,以比亚迪半导体、斯达半导、中国中车、三安光电、华润微电子、派恩杰等本土企业也都在积极发力,发力车用SiC。其中三安光电已经在湖南建设了国内首条碳化硅全产业链生产线,涵盖长晶、晶圆、外延、芯片、研发、封测环节,于今年6月正式点亮投产。据悉,下一步光伏、新能源和汽车的OBC、DC-DC、主驱都是其重点发力方向。
        另外在车用SiC领域,国内也开始涌现一批新锐力量,并密集获得资本的加持。今年以来,包括派恩杰、瞻芯电子、阿基米德半导体、积塔半导体、臻驱科技、芯聚能半导体、基本半导体、利普思半导体等在内的多家本土企业均获得了新的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超百亿元。
        其中仅积塔半导体,在最新一轮融资中就获得了80亿元的资本加持,充分凸显了资本对其的看好。阿基米德半导体也于近日获得了3亿元天使轮融资,用于推动车规级光伏SiC/IGBT落地。
        伴随着相关企业的密集布局,据统计现阶段国内碳化硅项目已经有100多个(包括其他非车用项目)。基于此,本土企业在车用SiC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例如比亚迪基于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多年的研发,已经成功在汉EV上使用其自主研发的SiC模块。到2023年,比亚迪计划将在旗下所有电动车中用SiC功率半导体全面替代IGBT。利普思半导体的SiC产品也已于今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将于2022年完成乘用车SiC模块产品量产。
        派恩杰则于近日宣布SiC MOSFET产品在新能源汽车OBC应用验证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数千万订单,并已开始低调供货,目前该公司正着力选址建造车用SiC模块封装产线。
         尽管如此,车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仍以美国、日本、欧洲等成熟市场的半导体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自主企业由于在车用领域真正有产品导入的并不多,整体份额还十分有限。据相关分析数据显示,目前第三代半导体主要环节国产化率仍然较低,超过 80%的产品要依赖进口。这意味着本土企业要想真正在车用SiC领域实现自主突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如何满足车规的高标准要求,是几乎所有本土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且SiC的应用本身还要考虑技术升级和市场效应问题,并不会在短时间就完成对硅基IGBT的替代。据相关机构预计,即便到2025-2026年,SiC的渗透率也不会超过20%,80%甚至更多还会是硅基IGBT。这背后, SiC 长晶技术壁垒高、器件良率低以及成本经济性等都是亟待攻克的问题。
         但值得关注的,由于芯片短缺的持续蔓延,让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意识到了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一些自主车企也在有意识地扶持本土玩家。吉利就于今年5月份通过旗下威睿电动汽车与碳化硅企业芯聚能半导体等,合资成立了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来布局碳化硅赛道。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