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工业4.0”:产业互联网开启新时代,聚焦“人、社会与环境”

   2025-11-11 工业品商城4
核心提示:近年来,“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被广泛提及,与“工业互联”这个相近概念的英文表述,均指向“Industrial Internet”。值得注意的是,倡导这一概念的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该联盟成员阵容汇聚了多家全球知名企业,已于2021年更名为“行业物联网联盟(Industry IoT Co

 近年来,“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被广泛提及,与“工业互联”这个相近概念的英文表述,均指向“Industrial Internet”。值得注意的是,倡导这一概念的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该联盟成员阵容汇聚了多家全球知名企业,已于2021年更名为“行业物联网联盟(Industry IoT Consortium)”,显示出概念的演进与聚焦。

 在众多关于未来制造业的战略规划中,“工业互联网”被多次提及,并被视为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这一定位,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Industry 4.0)以及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Advanced Manufacturing)等概念内涵高度一致,强调构建一个由数字技术与物理系统紧密连接的制造生态。通过价值链上数据的实时共享与智能决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然而,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已具备相对明确内涵的背景下,为何“产业互联网”这一概念依然被强调?主要有以下两个深层原因:

 一方面,实践层面的拓展与升级。 无论是从“消费互联网”视角延展到“产业互联网”,还是从更广泛的“产业生态”角度出发,“产业互联网”的提出,旨在于跳出单纯由“技术变革驱动的智能制造”的局限,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整个产业生态的系统性转型。

 产业的转型,涉及更宏大的维度,需要充分考量产业结构、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规则(如行业内的规范、惯例等),以及产业生态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多元需求,包括员工的福祉、消费者的期望、社会的整体利益以及对环境的责任等。

 另一方面,理论与政策层面的局限性反思。 业界逐渐意识到,仅仅聚焦于产业链特定环节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以提升效率,可能忽略了社会平等、可持续发展等更为广泛的社会议题。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概念提出约十年后,2021年,欧盟正式提出了“工业5.0”的概念。它在“工业4.0”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了员工、社会、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标志着产业发展正从“纯粹效率导向”向“更加公平导向”转型。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以人为本、可持续且具有高韧性的产业系统,为产业发展探索新的范式。

 本文聚焦于“产业互联网”这一关键概念,在明确其基本内涵后,将初步探讨其平台的关键特征以及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同时,还将对面向“工业5.0”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进行前瞻性展望,希望能为当前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与实践提供一些新的启示和思路。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