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浪潮中的“人形双刃剑”:机遇与审慎共存的人形机器人发展之道

   2025-11-11 工业品商城5
核心提示:近年来,人形机器人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资本的嗅觉异常敏锐,大量资金涌入,预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然而,在这股蓬勃发展的热潮中,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兼机器人分会执行理事长宋晓刚,向《中国电子报》的记者表达了一种“喜忧参半”的复杂心境。他深刻指出,虽然资本和关注的注入极大地加速了技术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资本的嗅觉异常敏锐,大量资金涌入,预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然而,在这股蓬勃发展的热潮中,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兼机器人分会执行理事长宋晓刚,向《中国电子报》的记者表达了一种“喜忧参半”的复杂心境。他深刻指出,虽然资本和关注的注入极大地加速了技术的迭代和产业的成熟,但潜在的过度炒作和虚火也同样令人警惕。因此,他着重强调,无论是企业还是整个行业,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将目光牢牢锁定在“场景需求”上,让这些集尖端科技于一身的“人类伙伴”真正能够深入实际,解决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痛点和难题。

 回顾过去几年,国家层面对于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可谓空前。从2023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便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如《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以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到了今年,更是联合了多达七个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此之外,山东、深圳、湖北、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也纷纷响应,出台了地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设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区域内的相关企业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

 政策的东风吹拂,中国本土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包括优必选、乐聚、钢铁侠科技、傅利叶智能、宇树科技、天太机器人、追觅科技、打他机器人、华汇智能、星动纪元、逐际动力、智元机器人、开普勒,乃至跨界而来的科技巨头小米和小鹏等,都已或积极布局,或已推出自家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它们形态各异,功能多样,在公众视野中频频闪现,赚足了眼球,也展示了我国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实力。

 然而,在看到这些“能蹦会跳”的机器人带来的惊喜之余,我们需要时刻牢记宋晓刚理事长反复强调的核心理念——“应用需求是风向标”。他明确表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根本目的并非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或产品的推出,而是要围绕实际的应用需求展开。人形机器人存在的意义,在于它能否真正解决人类在不同场景下面临的挑战,能否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切实的效益。

 工信部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已经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了技术攻坚的重点方向,涵盖了机器人“大脑”(高级决策与认知)、“小脑”(运动控制与协调)、机器肢体(执行机构)以及核心的机器本体等关键技术集群。同时,该指导意见也强调了拓展应用场景的重要性,例如在制造业这一核心场景中进行深度融合,以及在民生服务、医疗康养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特斯拉“擎天柱”的惊艳亮相,似乎成为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吸引了互联网、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众多领域的企业纷纷涌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晓刚的“喜忧参半”论显得尤为重要。他坦承,一方面,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资本的大力投入,无疑为技术的飞速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他也忧虑,这种热烈追捧可能掩盖问题,滋生不必要的泡沫,形成对产业的过度炒作,从而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坚守“场景驱动”原则,让科技真正服务于解决现实问题,才是人形机器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宋晓刚理事长还特别指出了人形机器人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协同性问题——“大脑”、“小脑”与肢体之间的有机结合。他认为,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机器人“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但这仅仅是成功的一半。机器人的“大脑”再聪明,如果其“四肢”无法有效地执行指令,那么再精妙的设计也将是徒劳。每一个复杂任务的完成,都需要高度智能的决策系统与灵活、精准的执行机构协同运作。

 谈及如何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注入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宋晓刚给出了两方面的关键建议。首先,要充分发挥我国庞大市场的优势以及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加强跨部门、跨产业链、跨产业之间的深度协同与紧密合作。以满足真实的应用需求作为牵引,通过实际应用来驱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机器人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要着力弥合技术短板,攻克高端核心技术,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显著提升市场占有率和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最终目标是实现从“有没有”到“优不优”的转变,迈向真正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