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而高端装备制造业更是其中当之无愧的“皇冠明珠”。它不仅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更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国家工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凭借持续的技术突破和创新研发,正源源不断地向全球输出先进的生产能力,以“新”驱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出坚实的步伐。
科创板力量:汇聚高端制造的创新巨舰
在资本市场的沃土上,科创板已经成为孕育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力量的摇篮。截至目前,科创板聚集了超过120家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上市公司,它们的合计总市值更是突破万亿元大关。从翱翔天空的航空航天、驱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赋能产业的工业机器人,到支撑制造的工业母机、精密高效的激光加工,这些企业覆盖了多个关键产业链和核心生产环节。它们不仅汇聚了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鲜为人知的“隐形冠军”,更初步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科创板日报》记者近期对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代表公司的走访调研中,企业代表们普遍表达了积极的信心。他们认为,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突破,正逐步摆脱对进口的依赖,并加速在全球市场中担当引领者的角色。许多公司坚定地表示,将继续奉行自主可控的发展路线,通过不懈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创新驱动:科技实力构筑发展基石
高端装备制造业之所以被视为“强国之基”,在于其处于价值链顶端和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其发展高度依赖于前沿高新技术的引领。研发创新,正是驱动制造业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促进工业持续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
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的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高位。仅在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就达到了164.47亿元,同比增长16.60%,远高于普通制造业的水平。平均而言,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7.89%。这种对研发的高度重视,直接转化为业绩的增长动力。数控机床、激光器、智能检测等细分行业的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经营稳健,净利润分别实现了10%、8%和4%的同比增长,彰显了创新带来的强大经济效益。
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强力驱动下,一系列重要的技术突破不断涌现。例如,在新能源制氢这一前沿领域,时代电气于2023年6月为国内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提供了IGBT制氢电源,该技术在提升对电网的友好性、优化系统综合转化效率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引领了国内制氢电源的技术发展方向。同样在同年11月,中航无人机自主研制的“翼龙-2”无人机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标志着国产“翼龙”系列无人机产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完善的产品谱系,成为高端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
工业母机:支撑国家工业化的“硬核”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生产工具的创新突破。工业母机,作为支撑国家工业化能力的基石装备,其研发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制造业的能级。肩负着推动高端化、国产化发展重任的工业母机企业,正专注于核心技术的攻坚克难,致力于实现自主可控,不仅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更为下游制造业加快输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劲的支持。
以科德数控为例,这家专注于高端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研发制造的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不断推升我国先进制造水平。历经多年的技术攻关与积累,科德数控已成功构建起国内高档数控产业领域内完整、自主的技术链和产业链。2023年,该公司针对航空发动机领域,成功研发设计了KTBM 1200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这款高动态、高刚度的整体叶盘高效加工中心,将有力助力航空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快速的发展。凭借深耕业务的持续努力和国产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科德数控的业绩也呈现稳健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4.52亿元,同比增长43.4%,净利润更是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8.9%,增速实现了显著提升。
智能驾驶与机器人:前沿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智能驾驶,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交通运输行业,助力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路径之一,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积极拥抱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浪潮,深度融合数字技术,正加速推动产业迈向“智驾时代”。
机器视觉平台型企业天准科技,独立自主研发了域控制器的底层基础软硬件和中间件,为整个行业提供了集底层系统、传感器系统和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于一身的量产产品。此外,天准科技与头部AI芯片公司地平线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将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公司研发效率的提质增效,也带来了业绩的加速兑现:2023年,净利润达到了2.15亿元,同比增长41.58%,再创上市以来新高。
在新能源汽车的“眼睛”——激光雷达领域,“光子领域专家”炬光科技,凭借其在光电行业上游核心半导体激光器元器件和微纳光学元器件方面的深厚技术优势,成功设计和开发出高性能的激光雷达发射模组,为智能驾驶汽车提供了更强大的“千里眼”。
机器人,更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范,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在推动制造业生产力水平跃升、加快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工业机器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减速器是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绿的谐波凭借在国内率先实现的精密谐波减速器技术突破,成功打破了国际品牌的长期技术垄断。目前,该公司在国内精密谐波减速器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全球市场也稳居第二。2023年,绿的谐波推出了AGP自适应打磨工具和高性能数控转台两款全新产品。特别是其数控转台产品,实现了全球首创的高性能转台减速器与高功率密度电机的一体化融合,再次展现了其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出海”新篇章:强化“一带一路”动力引擎
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探索并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出海”之路,将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推向世界。
中国通号,作为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其技术成果已遍布亚、欧、非、拉美等地的二十多个国家。从援建坦赞铁路,到见证肯尼亚蒙内铁路的商业运营,再到中老铁路的高速运行以及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的全面建设,中国通号将我国成熟、先进的轨道交通控制技术不断推向海外。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为当地交通出行提供了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并展现了中国标准。
中控技术凭借其在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及海外市场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先技术和过硬产品质量,持续深化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欧亚等海外市场的部署。该公司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其与产品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和管理运营效能。同时,积极推动石油石化、粮油食品、纸业等传统行业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方向升级。凭借在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等领域的深厚核心竞争力,中控技术在2023年实现了营收和利润均超30%的增长,营收利润双双迈上新台阶。
总体而言,科创板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正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以全球化视野为战略导向,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优化产品结构,深化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着不可或缺的“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