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减碳新浪潮:技术升级驱动绿色未来

   2025-08-04 工业品商城12
核心提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工业领域减碳已成为关键。 在多个地区相继发布了“碳达峰实施方案”,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政策框架,并促进了相关政策体系的形成。 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细化措施,旨在推动工业领域实现深度减排。工业部门,由于其能耗和碳排放量占据主导地位,自然成为减碳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也促使地方政府将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工业领域减碳已成为关键。 在多个地区相继发布了“碳达峰实施方案”,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政策框架,并促进了相关政策体系的形成。 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细化措施,旨在推动工业领域实现深度减排。

 工业部门,由于其能耗和碳排放量占据主导地位,自然成为减碳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也促使地方政府将工业领域作为重点规划的对象。 以贵州省为例, 在起草了《贵州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后, 立即着手制定并发布了钢铁、有色金属、煤化工、建材等细分行业的碳达峰方案征求意见稿,旨在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性制定差异化的减排策略。

 在深入研究减碳策略的过程中, 业界逐渐认识到, 尽管此前通过大规模的节能技术改造,如钢铁余能余压利用、水泥磨机改造等,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效果, 但是在现有工艺流程条件下, 这些技术改造带来的降碳潜力和经济效益正在逐步收窄。 为了实现更深层次的减排, 需要探索和应用更加先进、更具潜力的节能降碳技术。

 令人欣喜的是, 在国家节能低碳领域相关技术推广目录中, 仍有大量技术推广比例较低, 这意味着节能降碳技术领域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数据显示, 近年来, 技改投资增速持续上升, 远远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平均增速, 这反映了在低碳技改项目上的积极投入, 预示着工业领域减碳的广阔前景。

 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 相关部门支持通过绿色信贷等方式, 加快制造业的绿色低碳改造。 重点支持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纺织、机械、汽车、船舶、电子等行业的低碳技改项目。

 以钢铁行业为例, 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已基本完成主体改造工程的钢铁产能已近4亿吨, 超低排放改造投资累计超过1500亿元。 预计在2025年之前, 还要完成8亿吨钢铁产能的改造工程, 这意味着仍有约4亿吨产能待实施改造, 这将带来额外的投资, 推动行业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在探索工业领域减碳的过程中, 终端用能电气化被认为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一个方向。 报告显示, 我国工业电气化发展仍处于中期中级阶段。虽然工业用电在工业终端用能的比重与整体电气化率基本一致, 约为26.2%, 但黑色金属、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碳排放行业的平均电气化率较低。 提高这些行业的电气化水平, 对于降低碳排放, 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进步无疑是工业减碳的重要驱动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 带来了能源资源效率的提升。 节能和能效提升改造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是在当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条件下, 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低成本路径, 需要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工艺改进、节能技术创新, 进一步加速工业领域的绿色转型。

 总之, 工业领域的减碳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政策引导、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以及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将驱动工业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为构建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