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风起云涌:核心零部件需求激增,资本市场与企业齐献策

   2025-09-15 工业品商城5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链可谓星光熠熠,赢得了资本市场的格外青睐。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机器人指数已然攀升18.72%,其中,身处机器人产业链的诸多零部件上市公司股价竞相创下年内新高。与此同时,众多厂商也加快步伐,纷纷挥斥巨资,聚焦投资与扩产,预示着一个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新时代的到来。核心零部件:需

 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链可谓星光熠熠,赢得了资本市场的格外青睐。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机器人指数已然攀升18.72%,其中,身处机器人产业链的诸多零部件上市公司股价竞相创下年内新高。与此同时,众多厂商也加快步伐,纷纷挥斥巨资,聚焦投资与扩产,预示着一个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新时代的到来。

核心零部件:需求的澎湃浪潮

 踏入八月,多家机器人企业便迫不及待地公布了其最新的扩产计划,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川福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省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高达7000万元。这家新成立的子公司,将主营业务聚焦于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自动化装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与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集成。

 另一则重磅消息来自无锡市惠山经开区,当地于8月2日与一家外资谐波减速机项目方正式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这意味着,精密谐波传动装置的研发及生产基地将在此落户,项目总投资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亿美元,彰显了对核心零部件未来市场前景的强大信心。

 “今年以来,机器人赛道可谓利好频传,政策的扶持力度显著增强。同时,市场上‘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等新兴概念的火爆,极大地拉动了市场需求。”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先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作为机器人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进。”

 市场的热切期盼,也得到了权威机构的预测支持。高盛公司预测,在最为乐观的情景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惊人的1540亿美元。Markets and Markets的研究报告则显示,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18亿美元,迅猛增长至2028年的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0.2%。

 “人形机器人对减速器和伺服系统的需求量,通常远高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其在整机成本中的占比也理应更高。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形机器人对减速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需求量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巨幅提升。”华安证券首席分析师尹沿技先生的观点,精准地指出了市场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动作频频:多家企业抢滩扩产

 在高工移动机器人不完全统计的数据中,年内机器人零部件厂商的投资扩产动作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亮点频现。

 今年3月,华中数控发布公告,拟通过特定对象定向增发募集不超过10亿元资金。其中,5亿元将用于五轴数控系统与伺服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一期),2.5亿元用于工业机器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剩余2.5亿元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显示了公司在高端数控系统和机器人核心技术领域的深耕与布局。

 此前,中大力德也宣布了一系列海外扩张计划。为满足东南亚市场对减速电机、减速器等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及技术服务要求,公司拟分别在新加坡和泰国设立全资子公司与全资孙公司,两者各自的总投资额均不超过3680万美元。此举标志着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服务全球客户的战略意图。

 在今年的5月,巨轮智能公司表示,其自主研发的RV减速器,以高精度、低噪音、运行平稳、结构紧凑、高强度、工作可靠和长寿命等诸多优越特性,已经具备了替代进口产品的实力,并已进入新的产业化阶段。“公司将继续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近期的动态显示,艾迪精密在互动平台上透露,目前公司生产的减速机大部分用于机器人本体自用,仅有少量对外销售。公司正处于快速扩大减速机产能的阶段,并已规划未来5年内产能达到约50万个。这一产能规划,足以预示其在减速机领域的雄心壮志。

 此外,汇川技术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公司近年来已加速布局工业机器人产品系列,并将持续加大在自动化各个行业的渗透力度。“通过客户与产品的深度协同,我们将努力实现工业机器人产品在更多行业实现突破。” 公司表示,将继续围绕与主业高度协同的产业链方向,积极开展投资并购业务,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其在自动化领域的领导地位。

 卢瀚宸先生补充道:“对于已具备产能优势的众多龙头企业而言,积极的扩产行为将有助于它们巩固市场份额,抢占先机。同时,部分公司的扩产计划,也是为了满足海外业务拓展的需要,从而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综上可见,机器人产业链,特别是核心零部件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资本市场的积极介入,企业自身的战略布局与扩产投入,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正塑造着中国乃至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格局。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