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赋能 设计重塑日常生活的无限可能

   2025-07-25 工业品商城6
核心提示:  在总体要求部分,方案提出,突出企业转型主体作用,围绕新基建、新动能、新优势、新融合“四新”转型目标,聚焦强企业、强行业、强区域、强链条“四强”重点任务,实施“一软、一硬、一网、一云、一平台、一安全、一融合”七大支撑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2

  在总体要求部分,方案提出,突出企业转型主体作用,围绕新基建、新动能、新优势、新融合“四新”转型目标,聚焦强企业、强行业、强区域、强链条“四强”重点任务,实施“一软、一硬、一网、一云、一平台、一安全、一融合”七大支撑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25,实现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层次变革。

  加快“新基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开通5G基站25万个,建成确定性网络2万公里;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0个以上,国家级“双跨”平台达到5家左右,培育省级平台300家左右。建成“国家级-省级-边缘级”工业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5个左右省级区域中心、50个左右省级行业中心和300个以上边缘级中心,打造山东“工业云”品牌。

  催生“新动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更加凸显。推动超过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70%,“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达到80%左右。每年建设30个以上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大脑”和“晨星工厂”。培育100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00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场景。

  培育“新优势”,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聚焦标志性产业链,支持以链主企业为主体建设30个以上“数字经济总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数据可信、全程可控的工业数据空间。工业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关键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促进“新融合”,区域协同发展布局逐步形成。面向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全场景数字经济园区等载体,培育20个左右“工业互联网+园区(集群)”标杆,建成1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县域“样板区”。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自贸试验区”“工业互联网+城市圈”的山东模式,高水平建成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全国智造高地。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