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澎湃:上海制造业的未来图景与创新密码

   2025-07-24 工业品商城11
核心提示:上海,这座享誉全球的魅力之都,不仅是金融、贸易的枢纽,更在智能制造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澎湃力量。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智能制造已成为重塑上海产业格局、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当前,随着智能制造“10030”专项工程的超额完成,以及更宏伟的未来蓝图逐步清晰,上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工业领域绘制一幅

 上海,这座享誉全球的魅力之都,不仅是金融、贸易的枢纽,更在智能制造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澎湃力量。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智能制造已成为重塑上海产业格局、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当前,随着智能制造“10030”专项工程的超额完成,以及更宏伟的未来蓝图逐步清晰,上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工业领域绘制一幅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未来图景。

超额完成,智造硕果累累

 回望2020年至2022年,上海智能制造“10030”专项工程的实施,无疑为这座城市的工业转型按下了“加速键”。原计划建设100家智能工厂、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10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搭建10个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目标,不仅如期甚至超额达成。这背后,是无数企业砥砺奋进、勇于创新的缩影。

 令人振奋的是,一批引领全球的“灯塔工厂”正从上海熠熠生辉。上汽乘用车临港数智工厂、华谊新材料智能工厂已成功创建为“金字塔尖”的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它们不仅代表了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更成为行业学习和效仿的典范。而在今年工业部门发布的2021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中,上海更是大放异彩:上海延锋、新时达、光明乳业等5家企业荣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多达20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无论获评工厂数还是场景数,上海均高居全国榜首。这足以证明上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卓越成就。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智能制造生态构建上同样步履铿锵。有望诞生的上海电气百亿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在高端服务领域的统筹和集成能力。而从今年二季度起,机器人密度被纳入统计数据,更彰显了上海对先进生产力要素的重视。“目前上海规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平均每万人260台,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数字不仅是效率提升的佐证,更是上海制造向智能化、自动化迈进的坚定步伐。

原地转型,智造驱动“沪优制造”的回归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去年,上海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国内首个达到这一成就的超大城市。这在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扩地拓厂房受限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不易。答案何在?正是“智造”赋予了上海制造业“原地转型”的生命力。

 许多上海老牌工厂,曾经面临着土地、人力成本等挑战,甚至一部分产能被迫外迁。然而,智能制造的引入,让这些传统工厂焕发新生。例如,奉贤的老牌传感器企业兰宝科技,曾因多品种、小批量订单而导致产线切换频繁、管理压力巨大。然而,通过痛下决心建设6条全自动柔性生产线,并在专家指导下实现效率和品控的质的飞跃。插上“智造”翅膀的兰宝科技,不仅赢得了国内巨头的青睐,更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

 另一典型案例是制冷压缩机行业的龙头海立集团。尽管前些年部分产能外迁,但海立并未放弃上海。其上海工厂逐步建成了4条智能产线,专注于生产更为高端的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这不仅是产品结构的升级,更是海立对上海这片智能制造沃土的坚守与信任。

 “上海制造企业曾一度有不少外迁,但2019年开始,智能制造又促成回归潮。”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对此感触颇深。他指出,智能工厂能够摆脱对土地和传统人力资源的过度依赖,转而对知识技能型人才、金融资本、以及协同的产业链生态产生更高的黏性。而这些,恰恰是上海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一流的人才储备、成熟的金融市场、完善的产业配套,都为智能制造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吸引着企业“智造回归”。

效益显著,智造成果惠及企业

 智能制造并非纸上谈兵,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实在在。根据对当前上海智能工厂的评估数据显示,转型升级后的企业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进步:

•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0%,最高提升幅度更是达到64%。这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能够生产更多高质量的产品,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 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5%,最高降幅达41.9%。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工误差,优化资源配置,显著节约了生产成本。

• 综合能耗:平均降低15%,最高降幅高达54%。智能制造系统能够更精准地控制能源使用,减少浪费,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这些触手可及的效益,是推动更多企业拥抱智能制造最直接的动力,也充分证明了上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耕细作,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与竞争力。

展望未来,更高目标引领征程

 成功不自满,上海已着手制定新一轮智能工厂建设推进方案,将目标定得更高、更远。计划到2025年,上海将再建设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并推广1000个优秀智能制造场景。

 新方案更加聚焦“增量提质”,针对集成电路等三大先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正细致入微地制定“一厂一案”、“一企一专员”的精准服务机制,确保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意味着,上海将以更精细化的管理、更专业的指导,推动智能制造在各个细分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智能制造,是上海制造业的现在,更是充满希望的未来。它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升级,更是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乃至产业生态的全面革新。在“智造”的引领下,上海正构建一个更高效、更绿色、更有韧性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持续巩固其在全球制造业版图中的重要地位,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澎湃动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