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强国战略:绿色低碳、数字转型与工业母机的核心支撑

   2025-07-24 工业品商城11
核心提示: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实力跃升的质变。先进制造业的快速成长和全球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加速形成,显著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竞争力,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加速迈进。这其中,智能制造作为核心驱动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新方向,作为“工业之母”的机床工具行业,以及5G通信技术这一关键使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实力跃升的质变。先进制造业的快速成长和全球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加速形成,显著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竞争力,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加速迈进。这其中,智能制造作为核心驱动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新方向,作为“工业之母”的机床工具行业,以及5G通信技术这一关键使能技术,正共同引领着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近期,国家层面印发了多项政策,部署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旨在深化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同时,以江西省为代表的区域实践,正积极探索工业强省战略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的路径,这为我们理解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图景提供了新的视角。

工业母机:制造业的核心动脉与韧性体现

 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生产一切工业产品的基本装备,其技术水平和产业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它不仅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更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近期的数据显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虽然面临压力,但正展现出韧性和回升势头:

• 行业运行趋势: 2022年1-8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4%,结束了此前的负增长区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2.2%。尽管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6.2%,但仍在积极调整和回升中。

• 进出口表现: 2022年1-7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195.2亿美元,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总额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2%,显示出中国机床工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增强。进口总额74.7亿美元,同比下降7.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供应链替代能力的提升。

• 资本市场利好: 部分上市机床企业表现亮眼。如纽威数控、创世纪、海天精工和上机数控等,在2022年上半年或前三季度实现了显著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特别是上机数控营收和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100%。尽管部分企业如秦川机床和亚威股份利润有所下滑,但总体来看,行业整体运行回升速度加快。此外,国泰基金自购工业母机ETF,基金经理苗梦羽表示该ETF将为拥有核心技术、科创能力突出的机床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便利,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显示了资本市场对工业母机行业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 投资支撑: 2022年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其中,与机床工具行业高度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9%。这些稳定的投资增长,为机床工具行业提供了持续的需求支撑。

这些数据表明,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但中国工业母机行业在政策、资本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正朝着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迈进,努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5G赋能:解锁未来制造的无限潜力

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正成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的关键使能技术。它超越了4G的限制,以其高数据速率、高系统容量、低延迟和海量设备连接的独特特性,为 제조업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助于实现模块化工厂的理想,机器可以快速重新配置以优化生产。

• 核心特性: 5G将大幅提升工厂内部网络的性能,实现前所未有的连接密度与响应速度。其低延迟特性对于需要实时控制和反馈的工业应用,如机器人协作、远程操控等至关重要。

• 模块化工厂和柔性生产: 5G能够帮助实现模块化工厂的理想,在这里机器可以快速重新配置,以优化生产。这种柔性生产能力,将使企业能够更敏捷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生产。

• 海量数据采集与分析: 5G能够以以前不可能达到的规模,方便从密集的传感器中收集数据,为数字孪生和工业物联网提供强大的数据传输支撑。这使得系统能够自动安排维护或订购更换消耗品,确保停机时间最小化,从而避免出现问题。

• 自配置生产线与主动维护: 5G为自配置生产线(实现即插即用)、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确定的主动设备维护成为可能。

• 无人化物流: 5G enables 自动驾驶车辆在工厂内部或对外物流中实现高效、安全的运行,未来工厂内的所有运输模式都将通过5G网络连接,实现全自动化物流。

5G在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1. 数字孪生 (Digital Twin): 数字孪生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集才能有效。5G网络不仅可以促进这些数据集以极高的速度跨长距离传输,而且凭借其低功耗变体,可以使传感器应用于可能需要远程传感器的偏远地区,如农业应用中的道路延伸或农田,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实时映射与交互。

2. 工业物联网 (IIoT): 工业物联网设备部署的重点是测量工厂机器运行的效率,以及可能影响运行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工业物联网传感器可用于向工厂工人提供关于机器运行健康的实时输入,帮助确保工人安全。它们还可以报告潜在的长期挑战,如是否需要更换零件,或是否需要订购润滑剂以确保其最佳运行。工业物联网驱动的数据甚至可以在精确监控制造即服务场景的成本方面释放新的商业机会。

3. 扩展现实 (XR): XR技术涵盖了从虚拟现实到增强现实的各个领域。在建筑和制造业等行业,参与者可以看到复杂机械的详细模型。制造商可以以空间相关的方式展示有关机械的数据和信息,进而帮助工人进行维护、维修和培训。通过5G的高带宽和低延迟,XR应用能够提供沉浸式体验和实时交互。

4. 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 为了充分发挥其潜力,自动驾驶汽车必须使用所谓的车联网技术,与交通网络中其他相连的智能部件进行通信。5G还可用于引导机器人或叉车通过工厂,使用许多相同的核心使能技术,例如用于乘用车的先进计算机视觉。5G具有通过零接触方式实现高级自动化的潜力。从叉车到无人机再到仓库货架,5G将连接自动运输模式,未来工厂内的所有运输形式都可以连接到5G网络。

5. 安全性: 5G为来自固定摄像头和无人机的多种高清视频流打开了大门,可能也通过5G网络导航,以确保设施的安全或监测任何中断或故障的迹象,特别是当与计算机视觉系统相配合时,该系统可以分析视频并检测异常或危险情况,大幅提升工厂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能力。

智能制造体系:从设备到生态的五大层级与成熟度演进

 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构建了一个复杂而交错的大规模系统,它从产品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三个维度实现全面优化管理。该系统从微观到宏观共分为五个层次:

1. 智能设备层级: 智能制造的基础,包括具备智能功能的控制器、传感器、机床、生产线等。

2. 智能车间层级: 将智能设备整合,实现车间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如北京亦庄的工业机器人生产调试车间。

3. 智能企业层级: 除设备与车间外,融入智能财务、人力资源、计划、物流等企业全业务管理。

4. 智能供应链层级: 涵盖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环节的智能管理,促进协同研发、生产、物流,支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功“出海”。

5. 智能生态层级: 最高层次,形成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智能供应链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最终实现“专业化、专门化”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及智能产品消费主流化。

 与之相对应的智能制造成熟度,则从L0(自动化阶段)逐步演进到L5(无人工厂、智能生产),描绘了从人工干预到完全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物理信息系统(CPS)的理想状态。中国制造业正不断向L3“黑灯工厂”和L4“智慧工厂”迈进,追求生产过程的可视化、透明化以及自动化决策能力。

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的卓越表现与供应链优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制造业转型的亮点。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球总销量的50%,达到800多万台。同期,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了31万辆,国产品牌出口量实现翻倍。这不仅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汽车消费大国的地位,更凸显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这一成功的背后,本土供应链所带来的强大优势是核心。 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高技术壁垒在新能源车中被弱化,使得零部件成本控制成为车企抢占市场的关键。特斯拉在华建厂的成功经验,激发了更多外资加速进入中国,如大众、宝马、丰田等,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本土供应链的吸引力。数据显示,国产特斯拉Model 3生产成本仅为美国工厂的60%-70%。此外,中国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在全球锂电池领域的领先话语权,都为新能源汽车的低成本、高效率制造提供了坚实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形成完善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和高效协同的生态。

江西实践:绿色低碳赋能传统与新兴产业

 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江西省正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目标是加快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并着力打造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

1.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江西省将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通过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有色金属、石化、建材、钢铁、纺织等产业优化升级,推行原料无害化、能源低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通过培育绿色工厂、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在低碳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2. 新兴产业倍增发展: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促进数字经济规模倍增。围绕“2+6+N”等特色产业,分行业分领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广智能化能源信息监控等能源管理信息化技术,实现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3. “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 发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支持高耗能企业能源管理和高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建设。重点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与智能化应用,培育能源互联网、智慧物流等绿色经济新模式,并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在线交易,助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4. 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 江西省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并研究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造纸等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降低碳排放强度。

• 石化化工行业: 推进炼油、合成氨、烧碱行业节能降碳,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力争到2030年,清洁生产一级水平化工企业占比扩大,二氧化碳利用封存能力显著提升。

• 有色金属(铜、钨、稀土): 加快生产工艺流程改造,建设世界级铜产业集群(鹰潭)和特色钨、稀土产业集群(赣州),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新材料产品。目标到2030年,行业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 新能源汽车: 依托南昌、上饶的龙头整车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乘用车、电动客车和专用汽车,推广一体化压铸成形等先进工艺,到2030年大幅降低生产过程能耗。

• 电子信息: 以元器件、电子整机、锂电为重点,推进半导体照明、PCB印制、锂电材料等生产工艺改进,重点突破LED外延芯片制造、PCB清洁生产与废液再生循环等关键技术,到2030年显著降低制造能耗。

5. 绿色园区与绿色产品体系: 实施绿色园区低碳升级行动,推广“光伏上房”、绿色微电网、园区储能等项目,加速智慧综合平台建设,提升园区碳管理能力。同时,实施工业绿色低碳产品体系构建行动,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打造国家级绿色低碳产品,并引导绿色采购。在交通领域,提高城市公交、出租车等新能源汽车比例,发展绿色智能船舶和航空产业,并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注(气)、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构建“绿色出行”生态。

展望未来:中国产业链的全球领导力与人才引擎

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260万辆,同比增长115%,市场渗透率达21.6%,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领先地位。这不仅使得国外车企加速入华建厂,也为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全球“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零部件企业的品牌建设仍有提升空间,但通过国际收购(如德赛西威收购德国ATBB、三安光电收购威帕克、诺博收购Motus等)进行品牌化和全球化布局已成为趋势。笔者坚信,在整车厂商出海的带动下,结合零部件厂商深厚的产业链资源和供应链优势,辅以全球化和品牌化策略,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品牌的“集体出海”将是十拿九稳。

 新能源三分天下格局已定,产业链核心在中国。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将继续以技术创新、绿色低碳和工业母机的自主可控为驱动,以5G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支撑,以人才为基石,以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为支撑,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发挥越来越关键的领导作用,最终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