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包括核电、风电、IGCC(煤气化联合循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核电实现成套能力,突破关键瓶颈,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国内领先地位;风电坚持市场导向,推进自主创新,实现2MW风电机组系列化和3.6MW海上风电机组产业化;IGCC重点实施示范工程,实现装备突破,在国内率先形成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太阳能将以薄膜电池、关键设备和晶体硅电池为重点,形成产业规模,技术保持国内领先。
(2)民用航空制造业。包括大型客机、商用发动机、支线飞机和航空电子系统。
到2012年,产业规模200亿元。2012年,大型客机建成了总装基地,并完成了R&D中心的一期工程。商用发动机将在2012年前完成R&D中心建设,并启动商用发动机安装和试验基地建设;到2012年,支线飞机的年组装能力将达到30架;2012年前,航电系统将完成航电R&D中心的建设,以及内外部照明系统和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的部分适航验证和分包生产。
(3)先进的主要设备。启动火电、输配电、轨道交通、大型铸锻件四个产业方向。
到2012年,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按照“优化火电发展”的原则,火电将系列化、独立化、高端化,加强EPC业务;突破UHV输配电瓶颈,加快中高压系列高端发展,培育柔性输配电系统、数字化变电站等新增长点;轨道交通以车辆为核心,可以实现车体、转向架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战略性突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大型铸锻件重点突破技术、材料、制造的约束,攻克和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制造能力。
(4)生物医学。到2012年,产值达到850亿元,服务外包收入达到150亿元,医药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我们在高端化学原料制造方面取得突破,加快中药和天然提取物的开发,重点突破生物诊断试剂、疫苗和抗体药物的产业化,重点发展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
(5)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移动通信和新型显示三大产业。在集成电路领域,到2012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将力争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在新型显示领域,将建设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到2012年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6)新能源汽车。分为两个主要方向: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主要是加快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客车产业化,提高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其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配套能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汽车电子系统集成能力。到2012年,产业规模将达到900亿元。
(7)海洋工程设备。包括大型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勘探测量船和海洋工程辅助船系列、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系统、港口装卸运输设备等。到2012年,将完成总投资88亿元,形成300亿元的产业规模,使上海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R&D、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和组装总承包基地,形成国际竞争力。
(8)新材料。重点发展特殊钢、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和新能源材料。力争到2012年新材料工业总产值比2008年翻一番,达到1600亿元。
(九)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是软件,二是数字内容,三是信息传输服务。到2012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将达到3400亿元,占全市GDP的5.5%,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