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数字化变电站在天津投入运行

   2023-01-05 工业品商城118
核心提示:身份转变的背后是中国企业的快速进步,短短7年时间缩短了与发达国家近30年的差距。5月22日,国务院三峡工程重大装备制造检查组组长陆燕荪在三峡工程三期重大装备国产化立功竞赛总结会上透露,我国自主研发的三峡右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相应的高压电气设备、三峡-上海DC输变电工程装备制造已提前一年投产并通过验收,运行稳

身份转变的背后是中国企业的快速进步,短短7年时间缩短了与发达国家近30年的差距。5月22日,国务院三峡工程重大装备制造检查组组长陆燕荪在三峡工程三期重大装备国产化立功竞赛总结会上透露,我国自主研发的三峡右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相应的高压电气设备、三峡-上海DC输变电工程装备制造已提前一年投产并通过验收,运行稳定可靠。

“中国企业不只是像猫和老虎一样学习和模仿。他们不仅有能力独立设计和制造7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机组,而且有能力自主研发和再创新。”5月20日下午,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科技装备部原主任徐达对记者说。他说,机电设备制造业的这一跨越,打破了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进-落后-再引进”怪圈,成功克服了制造业“只有引进没有创新,只有加工没有制造,只有模仿没有原创”的现象。

成大于1993年与三峡工程结缘。48岁时,他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升任国务院三峡集团公司。

“1997年三峡二期招标时,我国机电设备制造能力落后,最高只有一台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能力。长距离高压直流输电根本不可能。”上个世纪,我在清华大学学的是电力,后来也没有离开电力行业。共和国的水电发展史几乎是在优雅许可的中心。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着走。短短几年,在左岸电站学习后,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对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和东方电气集团来说,已经成为“小菜一碟”。他们更为自己在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能力而自豪。

“大容量水轮发电机全空冷技术”是哈尔滨电力集团在三峡工程中最难啃的骨头。右岸机组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机全空气水冷涡轮发动机,实现了以风冷技术替代水冷技术的重大技术突破。

东方电气集团也不弱。他们对原国外公司设计的发电机推力轴承结构进行了改造,降低了推力轴承的运行温度,解决了左岸国外机组的缺陷。“突破无止境”。他们还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合作,成功完成了蒸发冷却技术的设计和模拟试验。这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将用于三峡地下电站的两台70万千瓦机组。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我国政府决定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同时开展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从而实现在短时间内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目标。

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一样,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三峡工程的建设给了国内机电设备制造业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可能为国外厂商培养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中国的意图非常明确。投标左岸三峡电站时,中方要求:投标人必须同意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制造;要全面向中国制造企业转移核心技术,培养中国技术人员;中国境内制造企业的分包份额不得低于合同总价的25%,14台中的后两台必须主要由中国企业制造。此外,要求外方将设计软件转让给中国企业,每项主要技术的引进至少有两家中国企业参与。

沙发的一边,让别人睡得很香。但是,中标的跨国公司确实在城下签了这个联盟。吸引他们的不仅是参与制造当时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以抢占技术制高点,更是一份总金额达7.4亿美元的一次性采购合同的市场诱惑。

“为了分享这个巨大而甜蜜的蛋糕,他们只能接受这样的条件。”徐达说。其实当兵的方法就是知己知彼。我在投标前走访世界知名发电机制造企业时,发现车间里冷清,萧条的市场形势一览无余。"无论条件多么苛刻,外国企业都不会错过这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为了督促国外企业履行承诺,我们也把国内制造企业的满意程度作为支付技术转让费的前提条件,确保外方转让全部核心技术。”回想起当年的谈判,我的头发已经拿到了染面霜的许可,唇边流露出一丝难以忍受的骄傲。“就这样,国外厂商带出了自己的对手,每个行业都有两家以上。”

谨慎的合同条款只是为实现中国机电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相关的支持体系和中国企业的努力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

除了成立最高决策机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三峡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为项目法人负责具体实施外,为确保三峡工程重大国产设备及时、高质量运行,2005年3月,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重大设备制造检查组,继续推进重大设备国产化工作。

三峡办技术装备部自然是主管三峡工程中的技术装备。在技术转让方面,有很多让许可证骄傲的事情。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谈判之前,他们通常会征求国内骨干机电制造企业的意见,综合后在谈判中提出。“针对性很强,保证了引进的技术是国内企业急需的。”

依托重大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固然可以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但“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和号召的层面,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建立检查监督协调机制,否则先进技术消化不了,更谈不上再创新。”徐达说。

三峡三期重大设备制造检查组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防止设备缺陷带入三峡工程,及时反映并尽力帮助制造商解决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大型水轮机铸件的制造技术是国外公司不转让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了突破这一技术瓶颈,检查组组织了该领域的顶级专家和院士对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指导。企业制造成功成品后,还组织专家组进行了认真鉴定,确认无误后才应用于三峡机组。

“不管新技术是大是小,只要三峡工程采用了,其他工程都会抢着采用。这就是三峡工程给机电设备制造业带来的溢出效益,成果是巨大的。”陆燕荪说。

发电设备制造任务的顺利完成,有赖于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员工的无私奉献。为鼓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检查组成立后,与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联合开展了三峡工程三期重大设备国产化四年创优竞赛。“这是首次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的联合立功竞赛,得到了装备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积极响应。”中国机械冶金建材联盟理事长刘海华说。陆燕荪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大赛有力地推动了三峡工程装备制造进度和重大装备自主创新。”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