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95%以上的企业,无论低端还是高端,都只有产品没有品牌。如果中国低端产业或企业的品牌能不断建立起来,中国在低端产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就能提高。尽管中国在包括纺织品、玩具、摩托车、彩电等数百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已经是世界第一。,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出口策略大多是低价销售。比如进入21世纪后,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摩托车生产第一大国。然而,2002年摩托车出口平均单价仅为160美元左右,而日本达到3000多美元,中国摩托车出口创汇仅为日本的40%。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正在取得进展。比如,目前中国摩托车出口单价已经提高到400多美元。在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虽然长期以来一直在做贴牌和给别人代工,但近年来,中国服装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如果我们国家更多的出口产品质量能够提高,能够建立诚信有序的经营理念,哪怕是低端的,中国也能崛起。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蒙牛、伊利等民营乳业龙头企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历史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就会凸显出来,社会秩序就会被打乱,一些企业为了盈利就会不择手段。
不久前,很多学者建议国产产品升级为国货,但实际上,国货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责难,可想而知,心态浮躁、热衷模仿的企业很难花大量R&D费用去实现国货?而中国制造的一些低端产品,在质量和环保标准上与国际不接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确实不容易。这就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认清我国目前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审时度势,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从国内生产、销售、出口等角度对企业及其商品进行监管和干预。
从国内生产销售来看,国家质检部门应进一步扩大取消免检产品的范围,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检测。为了避免地方环保部门和企业之间的默契,国家环保部门应该更多的利用民间力量来处理环境问题,加大奖惩力度。鉴于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的缺失,有必要采取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对其进行监督。
从产品出口来看,我国出口商品制造商普遍采取的营销策略是低价营销,这往往导致出口产品毛利率下降,以及反倾销报复。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强出口产品的质量监管,还要针对可能成为反倾销目标的现状,加强与反倾销调查较多的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的协调。比如通过制定产品质量标准,通过行业协会限制最低出口价格,甚至通过出口配额限制出口规模。
据报道,当许多加工企业还在为如何度过不确定的二00九年而发愁时,江苏阳光集团今年已获得十八亿元的市场订单和三亿元的国际风险投资。原因是集团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从低水平简单加工到自主设计、自主品牌的转变,拉大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赢得了难得的低成本扩张机会。
长期以来,对区域经济升级转型的通常看法是用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促进方式的转变。其实这是一个不偏不倚的想法。
没有没落的市场,只有没落的企业。在市场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资本盈利效率的并不是所涉及领域的新颖度和所拥有的高端技术,更多的是扎根行业的决心和挖掘潜力、扩大附加值的能力。一些传统行业由于其独特的市场和资源优势,竞争对手众多,但也容易赢得一些有意下大力气的资本的青睐。
不可避免地,传统行业企业的创新是企业前进和实现经营业绩稳定增长的强大动力。企业积极的技术创新不仅带来了企业的繁荣和产业链的更新,也促进了市场的活跃和经济社会的繁荣。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技术创新迟缓,往往会成为经济危机的重要诱因。在经济景气度下降的时候,如果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和行业会逐渐衰落,那么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的创新和产业链的拓展就会成为支撑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应对金融危机,企业有必要通过创新来寻求自身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经验表明,依靠创新的企业往往能够迅速摆脱危机,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应对当前的危机,我们也需要正视传统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广阔市场前景。同时,引导和激励众多传统工业企业聚焦自主创新,用自主创新成果抵御市场冲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