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是因为运营商公布的5G用户数据存在一定水分。目前,关于5G用户和5G套餐用户的区别并没有权威定义,我们普遍认为的是正常使用5G网络的用户才算5G用户,但运营商却认为只要办了5G套餐的都算5G用户。这就导致大量甚至连5G手机都没有的用户也被归纳到5G用户之中。
他们通过对iOS和Android设备中的惯性测量单元传感器执行校准指纹攻击来证明这类新攻击的潜力。
除此以外,已成为名义上5G用户的人不使用5G,也是导致我们产生这种感觉的重要原因。不使用并非不想使用,而是不能使用或使用效果不佳。据了解,不少能上5G的用户经常出现5G信号不佳、不同地区信号强弱不同、交着5G套餐资费却只能用4G的情况,这使得实际上使用5G的人并不多。
这种攻击不需要直接访问任何校准参数,因为这些参数通常嵌入设备固件中,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无法直接访问。
换句话说,我们的感觉并没有错,现实中5G消费者的确不多,大家看到的庞大数据它只是个数据,而事实是更多消费者甚至连5G手机或套餐都没有更换升级。那么,为什么在5G手机和5G套餐出来已久,甚至连手机价格和套餐资费都逐渐向千 元和百元以下逼近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研究人员探索了一种新的传感器数据指纹攻击方法:传感器校准指纹识别攻击技术。该技术通过仔细分析传感器输出,从设备中推断每个设备的工厂校准数据。它一般通过使用iOS上的陀螺仪和磁力计传感器的校准细节来实现;也可以使用Android设备上的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传感器的校准细节。
其一是5G网络覆盖还不足。据此前工信部发布的5G基站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共有5G基站20余万座,每周新建基站在1万座左右,这样的规模和速度不能算差,但想满足5G的正常应用来说还远远不足。由于5G基站数量较少,导致网络覆盖不完善,连续性不强,从而带给用户的上网体验较差。
这些传感器是很好的候选者,因为对这些传感器的访问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权限,当访问iOS和Android设备上的网站时,可以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本机应用程序和Javascript访问数据。
其二是5G终端和套餐性价比不高。目前,5G手机动辄千元以上,5G套餐动辄百元以上,相比4G终端和套餐来说贵不少。尽管当前5G手机和套餐的降价潮也在不断来袭,但综合降价条件和实际应用中的5G体验来看,性价比还是没有4G高。基于此,5G虽然能用但不好用,这使得人们观望。
研究人员表明,他们能够执行非常有效的校准指纹攻击:他们的方法需要不到100个传感器数据样本,并且收集和处理到一个设备指纹所需的时间不超过一秒钟,并且不会随着时间或工厂重置而改变。“我们还尝试在不同位置和不同温度下测量传感器数据,我们确认这些因素也不会改变SensorID。” 研究人员说,我们证明,我们的方法极有可能为iOS设备生成全球唯一的指纹。
其三是杀手级的5G应用没有出现。我们知道5G很快,但再快没有应用来支持依然无法触动消费者。抛开5G在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智慧工厂等B端应用,满足C端需求的如视频、通话、娱乐等应用几乎没有,应用的缺失是5G无法走近C端消费者的重要原因,未来其功能还需靠应用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