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智慧城市建设是在政府的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三个规划只是对智慧城市建设做出了初步建设,完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目前,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鱼龙混杂,成了各种新技术和新应用的试验场。因此,树立正确的智慧城市发展观念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慧城市关注的不是数字化程度,而是信息繁荣程度,以及信息富有社会与信息贫乏社会问题。正确的智慧城市发展观旨在营造城市信息繁荣,通过产业互联网化推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营造以信息人为核心的信息生态之城,而不是项目围城,也无须大规模投融资和举债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下城市经营的新思维,是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营造宜商宜居、安居乐业的新型信息生态环境。智慧城市是以城市为单元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牵引动力,是地方政府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作用由“基础性”改为“决定性”。互联网经济显著特点是高度的“市场性”,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平台已经被推平,使人与人之间、城市与城市的竞争环境变得公平,彼此间的机会也都渐渐变得越来越均等。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政府依然直接掌握大量资源,在城市经济活动中到处都能感受到政府力量。城市政府需要负面清单思维,约束权力,建立和完善更公平、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给创新留下空间。当今的信息社会,恰当的政府超前有助于城市在“群雄竞逐”的“战国时代”快速崛起,形成富有特色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手段,城市政府超前重在强调政府中观视野和事前调节,依靠市场机制,辅以各种政策和措施,营造城市的安全可信赖和信息繁荣环境,使城市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时间差,抓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改进、完善,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电网提出了保证城市功能正常运转、能源品质更加清洁环保等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近日,国家电网公司进行相关部署,计划今年全面开展6类41项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建设,其中包括支持新能源开发工程、支撑分布式电源应用工程、促进便捷用电工程、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工程、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和提升电网智能化工程。
众所周知,智能电网是一项涉及多领域、跨行业乃至全社会理念转变的庞大系统工程,涵盖电网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将促进新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发电、钢铁制造、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等上下游多个产业的创新发展,更与智能生活等发展相呼应,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基础之一,可有效保障城市能源的安全可靠供应。而且,随着防治大气污染的迫切需求,智能电网将有效支撑城市清洁发展。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2014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4.77%,整个城镇总人口达到7.9亿,这是世界上大规模的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国城镇化经验。
在其看来,未来城市化发展不会导致消费者需求长期处于停滞局面。他表示,城镇化涉及几亿人,城里打工的2.7亿,还有8000万人口。“这3.5亿比美国总人口还要多,这3.5亿人口和空间存量的变化,会带来很大的市场需求。”李铁说。对于如何刺激城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李铁认为,国家可通过土改、户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释放钱袋的能力。
李铁表示,可通过创新来解决城市化发展可能带动的内在需求,所谓创新点就在于“智慧城市”,高科技与城镇化的结合就是智慧城市,因为城镇化浓缩在一个点上。“现在谈到智慧城市,很多政府非常关心这种新概念,恐怕会引起新一轮的政绩工程。”李铁认为,提升城市管理固然重要,但需要考虑整个经济结构和地方需求,各个地方政府不应大面积推广所谓的智慧城市,来强调政府的投入。研究智慧城市,不能光强调所谓政府的作用,还要看到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互联网 ”的基础上,加上金融、远程医疗、健康保险等各类服务,通过智慧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低碳、方便、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