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将成为有潜力的市场。英泰诺咨询公司指出,未来几年亚太地区市场份额将持续增长,预计2016年将提高至38.1%,北美和西欧市场份额将略有下降。
交通、信息通信成为市场增长快的领域。据英泰诺咨询公司预测,2016年全球汽车传感器规模可达419.7亿欧元,占全球市场的22.8%;信息通信行业至2016年也可达421.6亿欧元,占全球市场的22.9%,且有可能成为大的单一应用市场。
企业并购日趋活跃,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掌控技术标准和,在“高、精、尖”传感器和新型传感器市场上逐步形成垄断地位。在大企业的竞争压力下,中小企业则向“小而精、小而专”的方向发展,开发专有技术,产品定位特定细分市场。
2013年,充满活力的传感器市场似乎失去了动力。由于两个大的传感器种类加速度计/陀螺仪以及磁场传感器出现增长乏力、单价下降,传感市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物联网应用已从政府政策扶持进入市场导入期,传感器作为物联网基础,处于产业链上游,在物联网发展之初受益较深。在一段时间内,传感器成为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瓶颈,在2013年市场的销售额甚至减少到了2009年的水平。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新系统应用销售的回暖,2014年,传感器以及执行器的销售额据估计增长率为14%,并达到历史高的99亿美元。而在2015年,预计这一数字将飙升至114亿美元。据分析,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落后,国内传感器需求,尤其是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缺口巨大,目前传感器进口占比80%,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达90%。国产化需求迫切。
一是智能化,两种发展轨迹齐头并进。一个方向是多种传感功能与数据处理、存储、双向通信等的集成;另一个方向是软传感技术,即智能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二是可移动化,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加快。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关键是克服节点资源限制,并满足传感器网络扩展性、容错性等要求。
三是微型化,MEMS传感器研发异军突起。随着集成微电子机械加工技术的日趋成熟,MEMS传感器将半导体加工工艺引入传感器的生产制造,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为传感器微型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是集成化。传感器集成化包括两类:一种是同类型多个传感器的集成,另一种是多功能一体化。
五是多样化,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加快了多种新型传感器的涌现。新型敏感材料是传感器的技术基础,材料技术研发是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和技术升级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