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还是少见的“稀罕物”

   2019-12-27 工业品商城158
核心提示:近几年来,要问科技领域火热的词汇,答案必然跳脱不了人工智能四个字。无论是贴心的智能语音助手,还是多才多艺的服务机器人,或是屡屡登上头条板块的自动驾驶汽车,以及腾讯觅影、ET城市大脑,这些无一不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  随着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融合愈发深入,产业化步伐不断提速,国家也持续释放了一系列政策红
      近几年来,要问科技领域火热的词汇,答案必然跳脱不了“人工智能”四个字。无论是“贴心”的智能语音助手,还是“多才多艺”的服务机器人,或是屡屡登上头条板块的自动驾驶汽车,以及腾讯觅影、ET城市大脑,这些无一不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
  随着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融合愈发深入,产业化步伐不断提速,国家也持续释放了一系列政策红利。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印发;12月,工信部出台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然而,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人工智能固然热度不减,各种智能产品也相继面世。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除了偶尔碰上的导引机器人和电商平台上的数款智能音箱,所谓的智能产品并不常见,人们的获得感并不强烈。
  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生活仍然较为遥远:智能机器人还是少见的“稀罕物”;汽车还是需要人类来驾驶,上下班高峰也照样拥堵不堪;医院除了能够预约门诊外,依然人潮涌动,各种排队和检查。预想的便捷、智能还未到来,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似乎并不如宣传的那般顺利。
  医疗行业被视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也是我国诸多互联网公司聚焦的重要领域。据相关统计,仅2017年,我国相关人工智能企业关于医疗领域的项目累计融资超过了180亿元。从中可见,资本市场对于“人工智能+医疗”的前景十分看好。
  2017年7月,阿里健康推出医疗人工智能系统“Doctor You”。据悉,该系统定位为医学影像智能诊断平台,包括临床医学科研诊断平台、医疗辅助检测引擎、医师能力培训系统等。随后的8月份,腾讯也推出了医疗人工智能系统“腾讯觅影”,可辅助医生对食管癌进行筛查。
  科技企业对于“人工智能+医疗”的布局越发看重,政府也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但是眼下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还没有真正的普及应用产品诞生,落地形势并没有那么积极。
  同“人工智能+医疗”面临的落地困境相似,人工智能与金融领域也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应用瓶颈。
  起初,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行业融合速度十分迅猛,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在开户、身份验证和支付等方面取得了深入应用,机器学习技术也为金融数据分析带来了新的解决渠道。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人工智能与金融领域的融合发展虽然带来了一些改变,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影响其实并不大。而且,“人工智能+金融”目前更多只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应用,在行业层面或者是多方合作方面还未取得明显进展。
  人工智能落地之所以遭遇困境,与“数据孤岛”现象有着很大关系。由于医疗数据、金融数据一般都掌握在医院和金融机构的手中,出于自身利益以及患者、用户的隐私安全考虑,这些重要数据的开放、流通进程始终难以推进。
  此外,还有许多数据掌握在行业协会、研究院所以及高校、政府的手中,同样面临着“数据孤岛”的情况。不仅如此,不同企业、机构之间的数据标准规范并不统一,数据质量也参差不齐,就算进行共享也依然困难重重。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