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紧固件行业总体上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但是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
令人可喜的五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产业集中度明显。全国70%的紧固件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和广东四个省、市。浙江省占38.66%,最为集中。
第二个特点是龙头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全行业超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8户,销售收入为76.9亿元,占全国销售收入的29.42%;出口创汇千万美金以上企业有16户,出口创汇4.94亿美元,占全行业出口创汇的38.68% 。出现了上海标准件进出口有限公司、常熟标准件厂、东风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浙江乍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标准件分公司等领头羊企业。
生产和消费量的剧增,带来了巨大的进口压力。中国造纸协会2002年年报提供的数字表明,2001年中国进口木浆、纸和纸板共用去外汇1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0亿元。而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三峡工程,其静态投资总概算是900.9亿元。也就是说,国家每年花在进口浆纸制品上的钱,就可以造一个三峡工程。同一份年报还显示,自1993年以来,中国木浆、纸和纸板的进口量持续增长,2002年的木浆进口量比1998年翻了一番还多。目前进口的浆和纸居中国主要进口商品用汇的第三位,仅次于石油和钢材。
必须把林纸一体化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
随著资讯科学发展带来的对纸张新品种的需求,中国造纸业对木浆的需求量还将急剧上升。根据中国造纸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造纸工业原料中木浆的比例将从目前的5%到6%提高到20%,而发达国家的比例都保持在90%,另有一组资料显示,按目前世界木浆净出口量的水准,中国要达到90%这个比例,全球木浆净交易量就要全部提供给中国,难怪业界已有中国在进口世界的森林这样耸人听闻的说法。按目前的发展模式,如果世界木浆供应量今后不大幅增加的话,中国将面临可怕的资源枯竭问题。而目前世界木浆净出口大国中,加拿大、瑞典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并将其纳入森林工业,形成了稳定的循环经济模式,木浆产量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则随著经济水准的提高,政府部门将逐步改变原先依靠出口资源换取加工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控制包括木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出口。以上种种,都要求中国必须把林纸一体化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
造纸业必须走出去造林
林纸一体化的根本问题在于林。为此,国家将在2010年前完成总投资达2000亿元左右的林纸一体化工程,建立造林、造纸一体化生产基地。该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这里气温高,雨量多,比较适合种植相思树、桉树、木麻黄、加勒比松等速生树种。但是,中国能够为此造林的地域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林木的生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更何况在中国推进林纸一体化工程的同时,国际纸业巨头纷纷以合资或直接投资等方式,正在加紧抢滩我国华南的宜林地区,并希望以此为跳板进军中国纸品消费市场。因此,中国造纸企业必须走出去造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林的问题。
具体地说,中国可以由政府出面,帮助造纸企业建立一些长远的合作伙伴,比如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这些林业资源大国多和中国有著十分友好的关系,地域广阔,在那里种树,生长速度比中国快三四倍;砍树成本也比中国低,他们多是机械化操作。如果我们在那里种树,既可为满足全球市场对纸的需求解决原料短缺的问题,也可给合作方带来经济和环保的利益。
日本99%的林木都从国外进口,他们和加拿大、巴西等国都有此类的合作,在这方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比如日本政府出面和巴西达成协议,日本公司可以进入巴西种树,再将木头和木浆运回日本。中国政府应该及早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利用全球资源制定新的战略,出面和一些国家达成包括造林在内的资源合作协定,协助中国造纸企业走出去,在全球经济合作中实现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