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持续回升向好的强劲态势,成为支撑宏观经济稳步向前的关键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仍有待进一步释放,但中国工业经济凭借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开门红”,并正在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工业经济数据亮眼,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较2023年底显著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速达到7.5%,而高技术制造业更是录得10%的高增长,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加速。
在全球层面,中国工业的优势地位愈发突出。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的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也彰显了其在全球工业格局中的举足轻重地位。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速
国家高度重视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提升至15.7%,这一数字仍在稳步攀升。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赋能新型工业化,目前已成功培育42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为产业智能化升级树立了标杆。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层面已布局建设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动力电池、人形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前沿领域。同时,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企业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正加速涌现,累计培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超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以及155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它们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潜力和高质量发展方向。
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赋能提速
信息通信业作为驱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383.7万个,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的网络覆盖,为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政策加力,“稳增长”与“促升级”并重
为应对挑战,巩固向好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优化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上持续发力。部长金壮龙强调,将围绕“新老并举”,一方面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下一步,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措施包括:
• 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十大行业,持续推出稳增长政策,培育新动能。
• 区域协同与特色发展: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鼓励各地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工业大县培育,并支持东北和中西部省份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成重大项目落地。
• 推动设备更新与数字化绿色转型:大力推进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 发挥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充分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中国工业经济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结构优化为关键路径,正阔步迈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