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智融协同:中国制造业现代供应链管理新指南解读

   2025-11-07 工业品商城12
核心提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顺应现代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推动现代供应链体系深度嵌入制造业产业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特制定了《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一、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顺应现代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推动现代供应链体系深度嵌入制造业产业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特制定了《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 总体要求:战略引领,协同发展,安全可靠

指南强调,提升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

• 战略引领:以高起点部署供应链战略为核心,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主体地位,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因“企”制宜,引导企业前瞻性地谋划供应链管理,实现资源的高水平集成和生态体系的高质量构建。

• 效益目标:以保障循环畅通为底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持续提升供应链的整体表现。

• 发展路径: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将这些作为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路径。

• 主体与支撑:明确企业是提升供应链管理的主体和关键。同时,行业协会、服务商、平台企业需提供智力支持和系统解决方案,各级政府部门要完善政策保障和支撑环境,强化组织实施。

指南还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原则:

• 需求导向,前瞻引领:紧密围绕企业需求,运用前沿理念,引导企业积极布局未来发展。

• 龙头带动,融通发展:发挥供应链主导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作用,带动大中小企业协同,优化全链条。

• 开放创新,安全有序:鼓励要素开放共享,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同时确保供应链的信息安全和合法合规。

二、 加强企业供应链多维协同:提质降本增效的核心

指南的核心在于强调供应链多维协同,即通过组织协调、流程互通、信息同步、资源共享、供需匹配等多维度协作,打破信息不对称,提升市场响应能力,最终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关键方面:

1. 构建高效协作组织:

1. 企业应明确供应链协同策略,组建专业部门或协作机制。

2. 加强企业内部跨部门协作,以及链上企业间的合作,疏通协作堵点,打造共生共赢的合作生态。

2. 推进业务流程高效协同:

1.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标准融合。

2. 供应链主导企业需强化全链条业务协同,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顺畅,实现质量一致性管控。

3. 鼓励中小企业融入协同生态,发挥支撑作用。

3. 促进要素资源共享共用:

1. 鼓励企业整合、开放共享研发设计、生产设备、数据信息、仓储运输等资源。

2. 通过与科研单位、物流贸易企业、金融机构深度融合,实现智力资源、软硬件设施、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的协同,提高资源周转效率,降低成本,防范风险。

4. 协同创新提升制造水平:

1. 鼓励企业运用新型生产组织方式,以创新供给引领新需求,以市场需求驱动研发。

2. 推动产品服务化和服务产品化,加强生产性服务协作,让服务反哺制造。

3. 供应链主导企业要带动链上企业共同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结语

 这份指南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展现代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具体的路径。通过坚持需求导向、龙头带动、开放创新,并聚焦于企业内部的组织、流程、要素资源协同,以及生产制造水平的协同提升,中国制造业将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在全球供应链的竞争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