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转向“美元化”的经济独立困境,与中国制造业在关键工业领域(如PLC)面临的“被卡脖子”风险形成鲜明对比。在进口品牌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国产PLC品牌的崛起,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较量,更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实现“中国智造”的战略任务。
文章通过对当前市场现状的分析和对历史经验的借鉴,指出了国产PLC品牌参与这场“拔河比赛”所需的核心要素。
一、 观察与现状:“微弱数字”下的坚实基础
尽管2023年的市场数据显示国际品牌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国产品牌占有率仍显微弱,但数字背后的真相更具积极意义:
1. 存量执行与稳健运行: 国际品牌的增长多源于存量合同的执行;而国产品牌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能获得增长,证明其至少保持了稳健运行。
2. 硬核技术与替代实力: 种种迹象表明,国产PLC品牌已经在OEM制造和大型过程控制应用方面,具备了硬核技术和市场竞争实力,国产化替代的趋势已形成。
二、 参与“拔河比赛”的入场券:“立志”与“精专”
什么样的国内自动化企业才有资格参与这场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持久战?文章引用王阳明“立志论”,明确了参与者的精神内核和实践路径:
1. 确立“产业兴国之志”(精神内核):
如同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圣贤之志,国产PLC企业必须拥有振兴国产工控的坚定志向。这种“志”是企业能够穿越市场沉浮、抵御诱惑(如“舒适圈”)的根本动力。
2. 聚焦主业,致于“学”(实践路径):
拥有坚实志向的企业,必须将资源和精力专注于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而非分散精力。
案例分析:北京蓝普锋
蓝普锋的实践是这种“立志”精神的体现:
• 明确使命: 确立“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助力中国产业升级”的目标。
• 专注核心: 蓝普锋总经理徐昌荣博士的自谦(“一生能把‘国产PLC’这一件事做好就满足了”),体现了聚焦于PLC研发及产业化的决心。
• 技术积累与迭代: 通过推出RPC2000/3000通用产品,并深挖细分行业需求,定制研发专用PLC,持续为国产化替代积蓄能量。
三、 赢得比赛的关键:强强联合与双向奔赴
正如拔河比赛中,强大的个体无法挽救集体的疲弱,国产PLC品牌的整体胜利依赖于协作和市场的开放:
1. 行业集体协作: 国产PLC品牌之间不应视为单纯的竞争对手,而应是一个致力于振兴国产品牌的“华夏军团”。通过取长补短,共同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成为“中国智造”的坚实后盾。
2. 市场应用的检验与支持: 工业应用终究要靠实际技术实力说话。这需要:
1. 国产企业: 不断进行技术和品质的进步,以实力赢得信任。
2. 应用企业(用户): 需要放开胸怀,给予国产PLC替代和试用的机会。这种“双向奔赴”的市场应用和反馈,是推动国产PLC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最直接的动力。
总结而言,未来能参与并赢得这场PLC市场“拔河赛”的企业,是那些不仅拥有扎实技术积累、能够提供可靠应用的个体(如蓝普锋),更是那些将“振兴国产工控”视为共同使命,愿意协作、开放市场、共同接受应用检验的“国产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