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运动控制:核心技术演进与柔性控制的崛起

   2025-09-29 工业品商城6
核心提示:机器人运动控制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自主化以及安全高效完成任务的关键技术,其根本在于对伺服电机进行精确调控。伺服系统主要有转矩控制、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三种基本方式,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共同构成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石。一、 伺服控制的三种基本方式:1. 转矩控制:1. 聚焦: 仅对电机输出

 机器人运动控制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自主化以及安全高效完成任务的关键技术,其根本在于对伺服电机进行精确调控。伺服系统主要有转矩控制、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三种基本方式,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共同构成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石。

一、 伺服控制的三种基本方式:

1. 转矩控制:

1. 聚焦: 仅对电机输出的转矩进行精确控制。

2. 核心原理: 通过电流环实现,伺服驱动器通过检测和调节输出电流,使电机的输出转矩尽量接近预设值。

3. 应用特点: 电流环位于最内层,运算速度快,响应迅速。主要用于需要精确控制输出力量的场景。

2. 速度控制:

1. 聚焦: 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矩。

2. 核心原理: 结合了电流环和速度环。通过检测电机编码器的反馈信号,进行PID调节,速度环的输出直接作为电流环的设定值。

3. 应用特点: 相较于纯转矩控制,增加了对速度的约束,适用于需要规定运行速度的场景。

3. 位置控制:

1. 聚焦: 控制电机的转速、转角(位置)和转矩。

2. 核心原理: 包含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位置环作为最外层,可以灵活构建于驱动器与编码器之间,或外部控制器与编码器/负载之间。

3. 应用特点: 系统运算量最大,动态响应速度相对最慢。这是传统机器人(如机械臂在封闭空间内沿预设轨迹运动)最常用的控制方式,对运动路径有着严格的“硬约束”。

二、 转矩控制的崛起:应对复杂场景的关键

尽管位置控制是传统机器人的主流,但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日益多样化,转矩控制的重要性正变得愈发突出。

• 从“硬约束”到“软约束”:

• 位置控制: 是一种“硬约束”,机器人只能在预先设定的、封闭且可预测的空间内沿轨迹运动。

• 转矩控制: 是一种“软约束”或“柔性控制”,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反馈,实时调整施加在环境上的作用力大小。

• 柔性控制在不确定环境中的优势:

• 应对未知路面: 例如,机器人在不规则、未知的路面上行走。由于路面情况无法事先精确建模或预测,纯粹的位置控制将无法规划出合适的运动轨迹。

• 力控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力控(转矩控制)**成为必然。力控能够实现实时的动态控制,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并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在遇到阻碍时能够调整力度,避免损坏或失控。

三、 展望:

 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柔性与适应性。转矩控制作为实现柔性控制的核心手段,将为机器人深入更多复杂、动态、不确定化的应用场景(如协作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未来,将更加需要深入研究转矩控制与位置、速度控制的融合,以及更高级的自适应和机器学习算法,以实现机器人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的执行任务。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