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一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中国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到核心战略地位。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更是将科技金融置于首要位置,凸显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以及金融在其中驱动作用的期待。
攻坚核心技术:“工业基础软件”的战略价值
在国家经济的宏大叙事中,工业基础软件,作为工业“五基”之一,被视为一项国家急迫需要和关系长远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尽管目前在高端研发人才、长期资金供给以及面对盗版软件的挑战等方面存在短板,但行业内普遍对未来充满信心,普遍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自主工业软件的“黄金十年”。
政策东风劲吹:“默默无闻”到“风生水起”的华丽转身
曾经,在2019年,工业软件尚且不为市场所熟知,投资人投来的目光常常带着疑问。然而,短短几年时间,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支持,行业迎来了巨变。
• “工业基础软件”身份确认:2020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工业基础软件正式增补为工业基础的“第五基”,为其奠定了战略性地位。
• “关键核心技术”的号召: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明确将工业软件列为“关键核心技术”,事关“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进一步坚定了其发展地位。
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不仅为国产工业软件企业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更带来了加速发展的强大机遇。例如,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已成功完成三轮融资,累计金额逾6亿元,为3000多家制造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支持。深圳十沣科技有限公司也已获得数亿元的两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领投,显示出资本对该领域的高度认可。
“人才短板”与“融资难题”:金融创新的关键着力点
尽管前景光明,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与国际一流软件相比,在技术水平和成熟度上,差距依然显著。高端研发人才的奇缺,是当前行业最大的短板。例如,“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等核心技术,以及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都亟待突破。
人才培养的困境包括:
• 高校培养体系的不足:工业软件相关专业设置少,缺乏成熟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
• 校企合作机制的缺失:长期性的互惠机制不足,导致联合培养动力有限。
• 职业教育的空白:工业软件类职业教育尚未有效建立。
同时,资金的长期短缺,尤其是对于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的工业软件领域,传统金融模式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
金融赋能:点燃“黄金十年”的引擎
面对这些挑战,金融力量的介入,将是驱动国产工业软件实现“黄金十年”梦想的关键。
• 引导长期资本涌入: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提供专项贷款、风险投资等方式,引导更多长期资本进入工业软件研发及产业化领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 创新融资模式:针对工业软件企业的特点,探索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模式,打破传统抵押担保的限制。
• 支持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金融支持,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支持产学研项目,甚至为高端人才提供金融激励,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 助力知识产权保护:通过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也能为知识产权融资提供可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方向。通过精准的金融创新与服务,将能够有效缓解国产工业软件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为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注入澎湃动力,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工业软件黄金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