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盈利模式突围战:从“规模”到“造血”的转型之路

   2025-09-19 工业品商城1
核心提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已步入“深水区”,历经引导、投入、扩规模的建设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影响力显著的平台数量超过240家。随着市场化进程加速,平台竞争的核心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可持续发展,实现“自造血”成为平台企业的关注焦点。国内领先平台企业顺应趋势,积极探索,形成了项目交付、标准产品、功能订阅、以及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已步入“深水区”,历经引导、投入、扩规模的建设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影响力显著的平台数量超过240家。随着市场化进程加速,平台竞争的核心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可持续发展,实现“自造血”成为平台企业的关注焦点。国内领先平台企业顺应趋势,积极探索,形成了项目交付、标准产品、功能订阅、以及数据增值等多元盈利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行业、领域突破。然而,国内外市场竞争、平台服务能力、用户需求、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盈利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整体盈利水平有待提升。为增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亟需从顶层设计、产品布局、市场规模、以及商业环境等多维度,持续提升平台的盈利能力,构建良性发展格局。

四大盈利模式构建平台“造血”体系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市场化探索中,形成了以下四大主要盈利模式:

1. 项目定制模式: 仍是平台企业的主流盈利模式。主要通过提供全流程或垂直化的解决方案,实现高价值回报。例如,卡奥斯从咨询服务入手,为客户量身定制数字化工厂建设方案,分阶段落地实施,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世界品牌实验室数据显示,卡奥斯COSMOPlat品牌价值增长迅速,已达868.26亿元。云道智造专注于数字仿真场景,深耕特定行业,打造专业化解决方案,支持合作伙伴进行工业设备数字孪生,助力设备研发、运维和管理,积累了优质的服务经验,并成功实现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

2. 标准产品模式: 旨在降低平台交付成本,推动规模化推广。管理侧产品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因具备通用性,标准化进程相对较快,可快速复制推广。例如,徐工汉云的MES系统,标准化率已大幅提升,逐步走向成熟产品制。金蝶国际的ERP系列产品也满足了不同规模企业的管理需求。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特定工业场景,标准化需求也日益凸显,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亚信科技采用“标准产品+解决方案”模式,三新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3. 功能订阅模式: 备受平台企业认可,有望成为未来持续盈利的关键,包含云资源订阅和SaaS应用订阅。通过云服务器、云存储等云端资源订阅服务,以及MES、ERP、PLM等SaaS应用订阅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感和黏性,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IDC数据显示,共享云基础设施支出持续增长,IaaS 厂商积极推广基础设施服务。用友网络、金蝶国际等国内软件厂商也积极推动云转型,订阅付费业务营收高速增长。

4. 数据应用模式: 基于平台沉淀的海量数据,探索多种服务增值模式。例如,通过供应链数据进行风控画像,提供“数据+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平台作为数据交易中心,促进数据供求双方的交互,推动数据交易市场的发展。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工业数据专区的成立,表明数据交易市场加速成熟,平台沉淀的工业数据有望产出更大价值。

平台盈利困境:挑战与阻碍

 尽管平台企业积极探索创新盈利模式,但整体盈利状况仍不容乐观。一部分平台企业甚至面临亏损困境。主要原因在于, 市场份额、服务能力、用户拓展、以及保障机制 等方面的不足,阻碍了平台盈利模式的创新发展和落地推广。

具体来看:

• 市场份额受限:

• 国外平台在研发设计等领域占据垄断地位,例如CAD软件。

• 我国平台在生产控制领域存在技术短板,难以与西门子、施耐德等国际巨头竞争。

• 我国平台企业在高、高端市场渗透不足,难以与SAP、Oracle等跨国公司抗衡。

• 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 集团孵化型平台对外服务不足,市场化受限。

• 平台同质化发展,深度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 部分平台过度关注短期盈利,持续性服务不足。

• 用户需求未充分激发:

• 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间。

• 小微企业付费意愿较低,续费率偏低。

• 保障机制不健全:

• 数据交易规范不完善,数据安全和合规问题制约商业活动。

• 平台运营保障制度不健全,生态各方权益保障不足。

破局之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生态

为突破盈利困境,提升平台市场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坚持自主创新,构筑市场竞争“护城河”: 加大研发投入,攻关关键技术,提升工业复杂场景下的服务能力和商业化竞争力; 依托试点示范,鼓励平台多元化纵深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杀手级”产品,推动平台出海,塑造国际影响力。

2. 优化平台服务,拓展盈利边界: 加强平台发展统筹布局,构建梯队化产品服务体系,探索服务增值等多元化盈利方式; 推动定制化项目交付向标准产品交付转变,降低服务综合成本、提高长期盈利水平;鼓励平台企业发展综合服务能力,拓展平台发展空间。

3. 激发用户需求,提升平台用户规模: 积极倡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的基础条件和意愿; 鼓励园区、集群批量化采购平台服务,降低对接成本,提高签约效率; 积极服务中小企业,强化数字化服务和产品推广。

4. 完善制度保障,优化平台商业环境: 建立合理、完善、统一的平台数据管理体系,有序引导数据汇聚、流通、交易和应用; 强化平台运行管理,构建全国工业互联网母平台,全面推进平台经济治理; 健全平台生态合作机制,保障多方主体权益,激活平台生态创新内生动力。

 通过这些举措,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望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可持续“造血”模式的转型,构建良性发展的生态格局,为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