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双轮驱动:工业机器人精耕细作,服务机器人百花齐放

   2025-09-17 工业品商城4
核心提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工业和商业两大领域展现驱动力,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产业图景。01. 工业机器人:技术深化与应用拓展并行工业机器人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基石,正以技术提升和应用场景拓展为双重驱动,向着更智能化、精细化、柔性化、平台化的方向迈进。• 国际市场瞩目,资本热度不减:海

 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工业和商业两大领域展现驱动力,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产业图景。

01. 工业机器人:技术深化与应用拓展并行

 工业机器人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基石,正以技术提升和应用场景拓展为双重驱动,向着更智能化、精细化、柔性化、平台化的方向迈进。

• 国际市场瞩目,资本热度不减:

 海外无人机市场同样涌动着资本的浪潮。2023年上半年, DRONAMICS(货运无人机)获4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Aerones(工业重型无人机)获3900万美元A轮融资,Wingtra(测绘无人机)获2200万美元B轮融资,Skydio(短程巡查无人机)更是获得2.3亿美元E轮融资。 这表明,全球对不同类型无人机的关注度和投资力度都在显著提升。

• 价值落地为王,技术创新是核心:

 正如松禾资本合伙人冯华所言,“烧钱”不如“落地”。对于工业机器人而言,能否为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关键。“要进一步提升使用价值,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重心仍在运动控制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等方面,并 依托AI使产品朝着智能化、精细化、柔性化、平台化等方向发展。”

• 应用领域全面铺开,潜力巨大: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重点聚焦 制造业、建筑、能源等10大领域,加速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发展。《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进一步指出,未来,汽车制造、电子和半导体制造业仍将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行业。同时,锂电、光伏制造等新兴行业将成为新增市场的重要增长点。此外,航空航天、家电制造业等传统制造业也蕴藏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02. 商用服务机器人:场景多样化,降低成本,提升体验

 与工业机器人的深耕技术不同,服务机器人凭借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多样化的服务能力,正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

• 应用场景广泛,服务功能多元:

 服务机器人是指除工业机器人外,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类机器人。其应用场景极其丰富,随着智能化程度的 提高,可以提供 零售、物流、医疗、教育、清洁、陪伴、安防等服务,渗透到酒店、商场、餐厅、景区、便利店等各种消费场景。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2023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202亿美元。

• 解决劳动力短缺,创造全新消费体验:

 服务机器人的普及,能够 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并有效缓解全球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机器人的服务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消费体验;对于企业而言,服务机器人是 降本增效、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和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 国产替代加速,AI技术赋能:

 随着国产替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内服务机器人企业积极采用国产关键零部件,有效 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AI技术的普及使得机器人更加智能化,商家对机器人的接受度也随之大幅提升。

• 市场规模增长,商用机器人占据主导:

 《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近三年来,中国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 增长296%,已超过10万家。2018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机器人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共计500起,融资金额近840亿元。其中,以商用服务机器人为主营产品的企业占比超过60%,显示出商用服务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人重要分支的强劲发展势头。

• 商用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2023年上半年,有15家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获得融资,覆盖清洁、配送、餐饮等热门场景,其中5家获得了超亿元的融资。 IDC数据显示,2022年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总体规模为1.69亿美元。其中,餐饮配送和商用清洁成为最大的应用场景,擎朗智能和高仙自动化在这两个领域占据明显的领先优势,两家公司合计占据了约 50%的市场份额。

 总结来看,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呈现出“工业机器人巩固根基,技术深化;服务机器人拓展边界,场景多元”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无论是工业制造的智能化升级,还是商业服务的体验式变革,机器人都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