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犹如一颗璀璨的工业明珠,见证了百年的辉煌。这里,是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摇篮,孕育了无数工业奇迹。回首过去,内燃机车、喷气式飞机、万吨轮船……这些闪耀着时代光芒的工业成就,都曾在这里诞生。依靠着坚实的工业基础和一代代技术工人,东北地区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进入新时代,东北地区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凭借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国产首艘航母、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国之重器,相继在这里研发、制造,标志着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在高端领域的再次突破。这些成就,不仅彰显着地区的工业实力,更代表着国家整体工业水平的提升。
“交付期已经排到2027年。” 这样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装备制造业的繁荣。 像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订单量持续增长,生产线连续运转。客户选择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却充满力量:雄厚的产品和技术积淀。 这正是几代东北工业人的心血结晶。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更离不开技术创新和人才的支撑。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三密集”行业,即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其对技术和智力要素的依赖度远超其他行业。 这也凸显了东北地区深厚的技术工人队伍和制造业体系的价值。
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的装备制造业门类齐全,涵盖了从能源、交通到国防等各个领域。以黑龙江省为例,曾为全国提供了三分之一的电站成套装备和一半的铁路货车,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东北三省正在积极谋划,持续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规划布局。
• 辽宁: 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航空装备、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等22个重点产业集群,旨在打造产业集群优势。
• 吉林: 在巩固传统装备制造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装备产业链,涵盖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积极拓展新兴领域。
• 黑龙江: 致力于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电力装备、特种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高端智能农机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抢抓机遇,赢得未来
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的挑战。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提升市场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客)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推介新产品,推动潜在合作。“开拓市场需要持续捕捉市场动态,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 中车长客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段洪亮的表述,道出了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真谛。 他们的努力,也使得生产线保持着繁忙的生产节奏,订单不断。
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具有深厚底蕴的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这几年全球航运市场火爆,带动造船业快速发展,这时候就要放眼全球市场”,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炜说。 他们充分发挥企业配套能力强的优势,积极抢抓市场机遇。 曲轴公司的订单量已超过设计产能,企业正在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复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工业体系健全完善的必然趋势。 展望未来,东北地区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不断创新,为国家的工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东北制造业的崛起,将会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