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升级与智能制造创新

   2025-08-20 工业品商城34
核心提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必答题”,也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要求。作为全国领先布局工业互联网的城市之一,上海正全力推进“工赋链主”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平台+园区”的深度融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我要转”到“我想转”,力争在2025年

 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必答题”,也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要求。作为全国领先布局工业互联网的城市之一,上海正全力推进“工赋链主”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平台+园区”的深度融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我要转”到“我想转”,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诊断全覆盖,确保数字化转型率不低于80%。

“工赋链主”带来示范效应,激发产业链“雁阵效应”

 上海的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离不开“工赋链主”这一先锋引领力量。以致景科技公司为例,这家公司位于上海北外滩,是“工赋链主”培育企业的典型代表。公司专注于纺织服装行业,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行业领先的数智化服务平台,将整个产业链上的信息高度融合,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致景科技的工业互联网系统中,涵盖了全国9000多家织厂和超过60万台织机的实时运行数据。只需在智能大屏上轻点,身处上海就能直观了解江苏吴江某工厂织机的状态。这一系统,将物联网设备安装到每台织机上,实时传输机械状态信息,帮企业实现远程监控、智能调度和生产优化。比如,当有客户提出面料需求时,系统能够精准匹配供应端和需求端,实现智能派单,从源头上推动订单的高效处理。

 “我们的‘飞梭智纺’工业互联网平台,犹如为纺织制造赚得‘双赢’,它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产能、增强市场响应速度。”管瑞峰,致景科技的副总裁介绍说。公司还自主研发出人工智能检测设备,利用摄像头监控纺机断线情况,自动识别布料瑕疵,为纺织行业的品质控制提供了新技术支撑。这些创新,正一步步推动传统纺织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赋能“规模效应”

 “工赋链主”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数字化典范,更是带动和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发展的“引擎”。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起10家“工赋链主”,它们通过搭建行业平台和标准,带领上下游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在“一链多工厂”“一链多场景”的基础上,平均每个“工赋链主”带动了30到40家中小企业参与智能改造,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协同效应。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正积极培育至2025年达到40家的“工赋链主”,预计它们将带动和赋能全球1500至20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这些企业覆盖纺织、机械、电子、汽车等多个制造领域,为全市制造业打造出一张“智慧产业网”。

数字化转型的未来蓝图

 上海的实践经验清楚表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不是短期的变化,而是一场全局性的产业重塑。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强“工赋链主”的培育力度,加快“平台+园区”的深度融合,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推动制造业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转型。具体措施包括:

  • 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的制定与落实;

  • 加快“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全连接”工厂;

  • 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和智慧供应链体系;

  • 支持企业进行数字技术创新,加快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平台的自主研发。

同时,地方政府也通过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提供资金补贴和技术服务,助力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迎接数字变革的新时代

 总体来看,上海正站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风口浪尖,以“工赋链主”为引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良性互动与协同创新。数字技术的不断渗透,将深刻改变生产、管理和运营的方式,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生产效率、更优的产品品质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答题”,是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未来,随着政策、技术和产业生态的不断成熟,上海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必将取得新的突破,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局面。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长远竞争力,也为城市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