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引擎,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根据相关数据,全国已有35家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超过8500万台工业设备,并累计为936万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在这个背景下,企业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展开的实践案例,充分展示了其在产业链赋能与智能化升级方面的巨大潜力。
在山东省济南市的平阴县,山东华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积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生产热季。该公司通过工业互联网,成功打通了玫瑰花产品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当采购人员收购玫瑰花原料时,仅需扫描二维码便能一键录入鲜花的采收等级与数量,进货单立即生成。与此同时,在烘干与冻干车间里,智能监控大屏实时显示着生产数据,为排产和人力调配提供了重要参考。生产、加工与销售等数据汇聚在质量码平台上,使得售后服务与产品追溯过程更加高效透明。
“凭借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实现了人、机、物的数据互联互通,让玫瑰花的采收与结算效率提高了90%,协同加工的效率提升了30%。单条生产线每年还能节省超10万元的人工成本。”山东华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表示,目前,已有30多家同类企业接入该平台,推动了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协同转型,市场前景愈加乐观。
从更广泛的产业链供给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正在成为生产运营环节的新趋势。各种工业APP的快速普及,使得“强链补链”成为当前的核心主题。数据显示,2022年,运营管理、生产制造及运维服务类的工业APP占比已超过64%。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对外部协同的需求不断上升,供应链管理相关的APP数量增长了51.1%,进一步促进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服务优化,提升了整体保障能力。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仅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据统计,我国已建立超过2100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209个被认定为示范标杆企业。对这209个智能工厂的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化改造后,这些企业的研发周期缩短了20.7%,生产效率提升了34.8%,不良品率降低了27.4%,碳排放则相对减少了21.2%。这充分说明,智能制造不仅可以优化生产流程,还能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各方力量正积极布局,加快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及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其高端、智能和绿色化水平。
在这一方向上,各地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推出各类措施,以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例如,有些企业计划通过技术改造推动大量工业企业的数字转型,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进入数字化时代。另一些企业则着眼于建立全国领先的智能工厂以及智慧供应链,推动生产模式的根本改变。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制造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开拓出许多融合与创新的机会,赋能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几年,将是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制造业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唯有紧跟数字化步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新与发展。
在这个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将为制造业注入新活力,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每一家企业的共同努力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