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引擎:PLC国产化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

   2025-08-04 工业品商城59
核心提示:在工业4.0的宏伟蓝图中,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都变得愈发精密、高效,而连接这些环节、驱动整个智造体系运转的“大脑”,非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莫属。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核心,PLC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保障工控产业链安全、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展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

 在工业4.0的宏伟蓝图中,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都变得愈发精密、高效,而连接这些环节、驱动整个智造体系运转的“大脑”,非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莫属。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核心,PLC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保障工控产业链安全、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展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今,随着全球制造业加速迈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PLC市场正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国产PLC也正在奋力崛起。

 近年来,全球供应链的波动以及市场需求的起伏,给PLC行业带来了深刻影响。头部制造商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等多重压力,这直接导致了一些知名品牌的核心产品价格上涨。例如,某知名跨国企业近期宣布对其多款PLC产品进行提价,涨幅最高可达36%。然而,在挑战中也蕴藏着机遇。面对全球市场日益增长的供应需求,以及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国内PLC企业正积极布局,加速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以台达、中控、汇川、和利时为代表的本土品牌,正积极寻求突破,力争与海外巨头同台竞技,共同描绘智造新蓝图。

PLC:工业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

 PLC,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其作用相当于一台微型计算机,通过编程来实现对各种工业设备和流程的控制。从农机、机床、建筑到电力、化工、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PLC的身影无处不在,驱动着现代工业的生产与发展。根据其I/O点数(即输入/输出点数)的不同,PLC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几种类型。I/O点数越多,意味着PLC能够控制的设备和流程越复杂,控制规模也越大。大型PLC通常具备更强的计算、通信和模拟量处理能力,能够胜任更复杂的工业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大型PLC市场一直被跨国巨头占据主导地位。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罗克韦尔、欧姆龙、三菱电机等国际品牌,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要份额。而国内本土PLC品牌,虽然在小型PLC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国产化率已达到20%以上,但在中大型PLC领域,市场份额仍相对较小,整体国产化率不足10%,大型PLC系统的国产化率更是面临巨大挑战。

国产PLC的崛起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然而,全球PLC市场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芯片缺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PLC市场价格上涨趋势明显。与此同时,海外品牌的交付周期也持续延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工业基础设施领域对PLC,特别是中大型PLC的国产化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产PLC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产品性价比、交货周期、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等方面,国产PLC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尤其是在“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成为工业生产重要前提的当下,深耕技术、积极拓展市场的本土PLC企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然,国产PLC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积累的不足、高端产品线的缺失、以及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等问题,都需要国产企业不断克服。此外,如何提升产品可靠性、完善售后服务、以及应对来自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也是摆在国产PLC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未来展望:智能制造的加速器

 展望未来,PLC市场将持续增长,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PLC的功能将更加强大,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同时,随着智能制造加速推进,对PLC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向着更高速、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对于国产PLC企业而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市场渠道、完善售后服务,是国产PLC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PLC将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贡献重要力量。国产PLC的崛起,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工业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值得我们期待。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